| | |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
5
国际

内塔尼亚胡访俄并邀请普京参加二战相关纪念碑揭幕式,普京当场接受

俄以淡化“战机危机”关系回暖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昌洪

    2月26日至2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俄罗斯,并于2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谈。去年9月,在以色列战机的欺骗下,俄罗斯侦察机在叙利亚上空被叙导弹击落,由此引发俄罗斯与以色列关系的危机。此次访问是双方克服危机并努力走向合作的标志,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表明,双方关系发展仍面临“克服危机易、走向合作难”的困境。

    联手对付伊朗?普京不置可否

    内塔尼亚胡访俄期间,双方努力回避去年9月的战机事件,仿佛是两国不约而同的默契。俄媒报道也几乎不涉及去年9月的危机。舆论认为,双方在访问前的沟通期应该就此达成了共识:回避不愉快,重点在将来。

    据俄总统府网站消息,普京在会见内塔尼亚胡时表示:“生活在继续,(两国间)需要最高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俄罗斯刚刚度过“祖国保卫者日”,内塔尼亚胡借此赞扬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杰出贡献。内塔尼亚胡向普京介绍,以色列正在兴建二战战胜国战士博物馆,并将于近期为列宁格勒保卫战遇难者纪念碑揭幕,他邀请普京出席揭幕仪式。普京当场接受了邀请。

    不过在会晤开始阶段,两国领导人在伊朗问题上出现明显差异。

    内塔尼亚胡首先传达了善意:“自2015年12月以来,双方领导人已举行了11次会晤,这一机制不仅为两国消除问题和冲突提供保证,而且为地区稳定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紧接着他直奔主题。内塔尼亚胡认为,伊朗及其盟友是地区稳定和安全的最大威胁,以色列将全力制止伊朗“消灭以色列”的威胁,并会继续采取相应行动来保卫自身安全和消除地区威胁。内塔尼亚胡表示,非常希望与普京总统讨论这一问题。

    对此,普京只是非常简要地表示,讨论地区局势、商谈安全问题是双方的重要任务。

    舆论认为,两国领导人在会谈内容上出现差异不是偶然。随着叙利亚战事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叙政府军的胜利和美国撤军,使得叙利亚局势有望重回政治谈判进程,各国关系正进入更加敏感和复杂的阶段。

    俄罗斯的中东大局绕不开以色列。在解决叙利亚的问题过程中,伊朗是俄罗斯的特殊伙伴,是叙利亚政治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俄罗斯需要伊朗的支持和帮助。但在中东局势稳定方面,以色列警惕和排斥伊朗的作用提升,而俄罗斯也不愿意伊朗在叙利亚和中东坐大,因为这可能影响俄罗斯通过叙利亚和中东撬动与西方关系的战略。

    因此,俄以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但现阶段的俄罗斯仍然离不开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帮助,所以不希望看到伊朗和以色列发生更为激烈的对抗,尤其是直接冲突。以色列则期望通过俄罗斯抑制伊朗在叙利亚和中东的扩张。

    克服危机易、走向合作难

    本次会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在中东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和考虑存在本质差异。以色列面临的是安全和生存考验,俄罗斯需要的是保护自身利益和展示大国作用。

    据俄媒报道,此次会晤的最大成果是会晤本身。以色列总理对莫斯科的访问,标志着双方愿意克服去年9月的战机危机,重新回到接触和磋商的轨道。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以色列政府高层消息人士表示,此访证明以色列与俄罗斯已经克服了2018年战机危机给两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次会晤成果有限但值得关注。综合各方面信息,此次会晤达成了多个具体成果。一是普京答应出席在以色列举行的列宁格勒保卫战遇难者纪念碑揭幕仪式;二是在防止叙利亚冲突升级问题上,双方就保持两国间沟通和磋商机制达成一致;三是愿意共同推动成立一个由俄罗斯、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组成的小组,研究从叙利亚撤出所有非法进入的外国军队的问题,其中包括以色列最为关注的伊朗军队。

    舆论认为,此次会晤是俄罗斯与以色列在结束战机危机后的一次试探性、摸底性接触,双方更多地表达了自身的利益诉求,同时也释放了愿意沟通和合作的善意。但两国的立场和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俄以关系仍处于“克服危机易、走向合作难”的阶段。

    (本报莫斯科3月1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