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里,记者先后两次采访袁仲一。虽然身体欠佳,但先生都是热情接待,谈兴甚浓,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
五年前,袁先生体检时,发现心脏血管堵塞、供血不足,准备做支架手术时又突然咯血,手术未能进行,只好采取保守疗法。最近,他时不时感到胸闷,刚治疗出院不久。
提起秦始皇陵,提起兵马俑,袁仲一浑身涌动着异样的情愫,话匣子关也关不住。几十年的秦陵发掘、研究,在先生的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在他的眼里,那8000尊形态各异的兵马俑雕塑,就是8000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
“兵马俑是我无声的朋友,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感情是相通的,我知道它们的性格。它们给我传递了许许多多古文化的信息。”袁仲一深情地说。当馆长那些年,每次外出回来,他总是先到俑坑转转,看看这些老朋友;退休后,也一直惦记着它们的保存状况。
担任馆长期间,袁仲一着力培养年轻人,每年新进一批大学生。鼓励他们发表研究成果,帮着修改文章、书稿,有的还给写序言。他提出“要做专家,不要做白丁”,强调发掘工作与研究、保护工作相结合;要求宣教部人人成为专家型讲解员,每年发表一两篇文章。此外,他还提出兵马俑发掘“三三制”原则——留三分之一不挖,让观众有个对比;已发掘的兵马俑,修复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不修复。这样,给观众留下可看、可感知的古文化信息。
袁仲一认为,考古是集体劳动成果。每次接受采访,他总会提起那些已经过逝的考古队员。为纪念为秦陵和兵马俑发掘、研究做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他曾作《长相思》一首——
“……一岁岁,一更更,血汗滴滴润俑坑,廿年无限情。黑发白,皓齿冷,枯骸一盏灯,残照到天明。
讷于言,敏于行,秦俑奇葩血染成,病倒二号坑。卧陋室,孤零零,矢志不离生死情,神鬼亦动容。”
为探索秦始皇陵的秘密,袁仲一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如今仍在不知疲倦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