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5
评论;视点

今年上海七成居住区垃圾分类将实效达标

基本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的社会氛围,加快建成生态之城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李静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如何在居民区、餐饮、快递、菜场等场所推进新规?全市“两网融合”体系如何建设?各部门各区各行业各单位具体承担哪些任务、时间节点是什么?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作出详细解读。

    《通知》首次明确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三个目标: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基本成型,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为《条例》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目标: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社会普遍参与”理念,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实效,加快建成生态之城。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将基本成型,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建成8000个“两网融合”服务点和170座中转站。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市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2.1万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5520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3300吨。全市普遍举办垃圾分类及普法为主题的“十、百、千、万”系列活动——成立10支志愿者队伍,举办100场宣传活动,覆盖约5800个居(村)委,发放800余万份宣传海报及资料,基本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将达1.93万吨/日

    今年,上海将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创建等活动,落实属地责任,严格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达标标准和比例,将源头分类实效要求分解到居住区、单位。在居住区,今年将改造完1.7万余个分类垃圾厢房和分类投放点;因地制宜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发挥社区志愿者、党员、分类指导员等的作用。组织开展垃圾立法宣传“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系列活动,形成良好分类氛围。

    “两网融合”体系建设也是今年分类工作重点。绿色账户可回收物管理功能将进一步拓展,接入各区可回收物信息和社会第三方再生资源企业信息等。全市将建成8000个“两网融合”服务点和170座中转站,配置900余辆规范的湿垃圾车辆和17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全面规范干垃圾车辆标识。

    全市将紧扣九个已开工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施工周期,加快推进三个尚未开工湿垃圾项目(金山、宝山、普陀)今年上半年开工;加快推进四个干垃圾项目(奉贤二期、金山二期、浦东二期、宝山焚烧),力争今年一季度开工建设;到年底,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达到5050吨/日。在垃圾末端设施监管上,上海将通过多种方式,严格落实向公众开放和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化解“邻避效应”带来的矛盾。

    打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品出路

    目前,上海对湿垃圾资源化设施建设按照项目开工时间段,分档定额补贴;今年将研究落实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投资补贴政策。申城也将打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品的出路,做好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作为有机肥的可行性研究。

    在落实“不分类、不收运、不处置”的基础上,上海拟研究制定“湿垃圾不收费,干垃圾合计成本收费”的经济激励形式,加强引逼单位分类。此外,上海也将推进各区参照市生活垃圾处理按质收费制度,落实区处理设施对街镇的品质控制和奖惩措施。

    为使《条例》顺利落实,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纳入全市基层尤其是居民区党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的“四位一体”合力抓实四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是落实街镇联办及居(村)委每1-2周的垃圾分类工作分析评价制度,发挥居民自治功能,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