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9
人文聚焦

《阿伽门农》打开国际戏剧交流空间


《阿伽门农》舞台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希腊国家剧院联合制作出品的双语话剧《阿伽门农》近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这是一次特别的国际合作,全剧在中文台词的基础上保留了部分古希腊语。由两名希腊演员与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构成的演出阵容,在希腊国家剧院艺术总监利瓦西诺斯的执导下,完成同一舞台两种语言互相配合的表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指出,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相当于中国战国末期,古老的剧本要面对现代青年观众,无论是从翻译还是导演上都构成挑战。

    《阿伽门农》是“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亚》中的第一部。它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国王阿伽门农为了远征讨伐特洛伊,被迫向女神献杀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此举却触怒了自己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最终招致自身被妻子杀害。

    “用中希双语呈现一部剧作,让观众听见两种语言,看见两种表演流派,是一次冒险却意义深远的尝试。”导演利瓦西诺斯称,“在这个版本的创作中,我们既保留了古希腊语和古希腊文化,也试图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和美学视角来审视古希腊的剧作。”此次,他带着包括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编舞、演员在内的六名主创人员来到中国,完成了这次独特的合作。

    担任希语翻译的文化学者罗彤是《阿伽门农》首位中文译者、知名古希腊翻译家罗念生的孙女。在她看来,这部古希腊经典有着多义的主题——战争、正义、复仇、回归等元素兼具。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中国观众接受希腊神话“用典”,还要让古希腊诗体、散文体与舞台表现更兼容,力求将原作剧本中诗意晦涩的语义变得更贴近当代观众。

    用一个以中国演员为主的阵容来讲述欧陆史诗,是大胆且创新的尝试。阿伽门农的扮演者、知名演员杜振清曾主演过《威尼斯商人》《战马》《红岩魂》等多部优秀作品,他直言,这是自己最难忘的一部戏,“台词非常悲壮”。而在另一位主演赵罗筐看来,《阿伽门农》中最大的闪光点就是鲜活的人性,“每个人物的行为都有他的出发点,这部戏并没有做出价值判断,而是留给观众思考空间。”

    利瓦西诺斯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戏剧跨文化实验。“我们和中国的同行共同探讨人类深层的情感,也让希腊人走进中国的文化世界。戏剧,给我们提供了向彼此敞开心扉、了解对方的机会。”

    事实上,这并不是两国艺术团体的第一次合作。去年11月,由希腊国家剧院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王晓鹰执导的中希双语版话剧《赵氏孤儿》在希腊国家剧院成功上演,获得极大关注。王晓鹰起用两位中国演员和13位希腊演员,以中希双语交互的方式共同演绎了这一中国经典剧目。这部由中国导演执导西方剧院职业演员完成的“中国故事”,同样以融合、创新的创作理念打开了国际戏剧交流的新空间,展现了两国艺术工作者在戏剧领域深度交流与融合的成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