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12
专题;广告

满足百姓需求: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提供优质教育:育有出息的农家娃

科创引智:“创新实验室”开窍连连来

——上海市新农学校“五育绽放”纪实(智育篇)


    让农家娃不仅获得智育的全面发展,而且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海市新农学校以“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智育发展的大平台。

    新农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平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广义的实验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等单个学科教学实验室,由一“基地”(农趣探究基地)一“馆”(科普体验馆)的农趣园、STEM“云教室”、植物探秘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组成,形成了动脑动手、创新体验、科创引智的大环境。

    围绕“航天科普、创意工坊、科技农业”三大主题,每个实验室都有不同的功能,如教学区、自主学习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成果展示区,辟有各种实验材料、制作工具的“科技小超市”等,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元、有效的学习空间,使之能自主选择、自行设计、充分体验,获得探究的乐趣。

    “创新实验室”,是新农学校科创引智的新天地,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大熔炉。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新农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2017年5月,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017年9月,学校被区教育局命名为“金山区创新素养培育优秀基地”。

    螺旋上升:科创教育的课程体系“错落有致”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质量、有水准的科创教育,新农学校建立了匹配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有能级、课程设置有层级、课程内容有等级。

    指向明确:培养目标有能级

    新农学校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立不同学段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目标。对小学低学段学生注重创新情感培养,如通过“亲子互动”课程学习,动手体验感受科技的快乐和神奇,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小学中学段学生侧重创新潜质培育,在普及型体验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对小学高学段和初中学段学生更重思维方式习得,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促进融通学习。

    主题阶梯:课程设置有层级

    新农学校依据科创教育特色项目,以知识和精神相结合、人文和科学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九年一贯制特点,以“航天科普、创意工坊和科技农业”为主题设置课程。每一主题课程编制讲究层级,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启蒙课程,面向兴趣学生的发展课程,面向个性学生的特长课程。每个层级有3—4个课程,每个课程又设5—6个科目。课程分学段实施,一、二年级开展“身边的科技”普及性体验活动,三至五年级开展航天科普活动,五至七年级以“创意工坊”主题为主开展活动。“科技农业”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按课程深度分别在小学和初中实施。同时,还以混龄组班方式开展相应主题的学习探究,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中培养爱科学、爱探索之心。有层级的课程设置,为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提供了机遇,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循序渐进:课程内容有等级

    新农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同一课程在内容实施上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小学低学段注重“我体验我快乐”、小学中学段注重“我实践我成长”、小学高学段和初中学段注重“我创新我翱翔”。如现代农业主题启蒙课程《种子的萌发》,小学低学段了解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小学中学段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小学高学段和初中学段则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多元探索:科创教育的教学方法“新意满堂”

    新农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设施先进,倡导创新教法,尤其是DIY探究式学习、任务式学习和浸润式学习三种方式,更让学生尝到了甜头。

    自主管理的DIY探究式学习

    DIY探究式学习,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实践研学有机结合,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读读探究任务、说说设计思路、试试方案可行性、评评同伴作品优缺点,通过“看——说——做——评”四个基本活动环节,尝试质疑、猜测、实践。如《喷泉DIY创意制作》课程,学生以喷洒液体为对象,通过观察“农趣园”滴灌装置的结构,做一做不同结构的喷泉装置,量一量瓶内吸管的高度差和喷泉喷出的水位高度,评一评各个喷泉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不断深入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一至六代喷泉研制成功了。在DIY制作探究中,学生对压力、虹吸原理、气压、电路和传感器的使用等知识一一习得,观察力、表达力、思辨力、实践力也得到锻炼与提升。

    寓教于乐的任务式学习

    任务式学习,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特质,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态,给予学生丰富的动手实践机会,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志趣培养。如《蚕宝宝的生长探究》课程,学生以谁的“成果茧”更大、新发现更多为任务,开展蚕宝宝生长的奥秘探究,如比较、分析影响蚕宝宝生长的条件,包括桑叶的质量、光照、通风条件等,终于发现了蚕宝宝破茧成蝶的奥秘。

    跨学科的浸润式学习

    “浸润式”课程学习,突出在特有的情景中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为一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时空,以“体验”活化知识,以“探究”促进思维,以“创造”提升综合表现力。如《营养液对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课程,学生运用数学、化学知识配置营养液,运用科学学科所学的控制变量法为主要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在相同土质中种植大小相似、品种相同的多肉植物,分别用自来水和营养液浇灌,比较多肉植物的生长状况,学会观察记录,掌握用数据分析,初步学会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观察力、实践力。

    另辟蹊径:科创教育的互联网+“层出不穷”

    新农学校的科创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借助信息技术,新招迭出。

    尝鲜STEM“云教室”

    STEM“云教室”,是学校搭建“科技创新 漫步云端”平台的一大亮点。STEM“云教室”与一般的教室不同在于其正前方巨大的双屏幕及屏幕下方的摄像头。双屏幕便于教师同时播放课件与视频素材或是实时播放学生的现场活动,而下方的摄像头则是“云教室”的“心脏”,可与“云中心”的老师开展视频互动。这样新颖的教与学方式,让农家娃争相“尝鲜”。《创意纸电路》《电磁动力火车》《葡萄酒的酿造》等十余门STEM课程,总能吸引一批批学生前来学习和探究。

    漫步在“云端间”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课堂,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学校把“云课堂”引入少年宫,学生们手持PAD或沉浸于电脑房,借助课程学习活动平台上多种社交网络工具,惬意漫步在“云端间”。学生们在融“体验式、互动式、自主式”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学一学”“讲一讲”“练一练”和“做一做”等环节,汲取知识,享受快乐,并在互动交流平台上完成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作业的提交,作为选修课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出“景”有“感”

    农家娃站上“主论坛”

    在上海市第十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7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上,陆文慧难抑心头刚获评“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的喜悦,把她“科技创新 助力成长”的故事向与会的专家和创新能手娓娓道来,兰安琪则讲述了科创作品“魔法温室”的诞生经历。两位农家娃成了大会闪亮的星星。

    无独有偶。在2017年第九届上海模型节比赛中,新农学校6位学生获奖,其中盛欣妍和陆文慧荣获“飞天梦”两级火箭伞降留空竞时赛二等奖;在上海市第四届创客新星大赛中,新农学校5位学生获奖,其中陆文慧、沈佳怡荣获一等奖,陈柯、方雨欣荣获二等奖;在第十四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中,新农学校7位学生获奖,其中陈琴、王喜行荣获“承重项目”二等奖,彭云霄荣获游泳机器人项目二等奖;在2017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华东公开赛中,新农学校张志远和马梓奥荣获全国一等奖、张菲菲和刘安琪荣获全国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仅9—12月,学生就有101人次在科技类竞赛中获区级以上等第奖,其中60人次获市级等第奖,4人次获全国级等第奖。

    近年来,新农学校的学生在各项科技竞赛中夺金争银,取得佳绩,获奖项目之多,获奖学生之众,让人刮目相看。创新启智,素养有成,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优质发展安上了突飞的“引擎”。2018年中考,新农学校师生不负众望,化学学科勇夺全区第一,中考总成绩名列区同类学校第一,得到区教育局绩效嘉奖。

    感言

    让学生会发现能动手

    ■顾燕

    面对80%学生是来金山务工随迁子女的现状,秉持“不求每个学生成为科学家,只为培养学生有一颗爱科学爱探索之心”的教育理想,新农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力、能力的引擎,以“创新实验室”为载体,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可持续的重点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智力发展,在学生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包括基础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从长计议实施科创教育,从学生面对未来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以“农趣探究基地”和  “科普体验馆”等  “创新实验室”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聪明的头脑和灵动的双手,而学会发现问题,能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则是关键意识、关键能力。

    事实证明,学校开展的科创教育,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了解现代科学的“窗户”,而且为学生获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钥匙”。(作者为上海市新农学校校长)

    预告  一所远郊农村学校成为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和“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并引进了“马术”“拳击”运动,他们缘何这样有底气,请关注明日本报。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