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农学校坐落浦南重镇——金山区朱泾镇东首,南傍320国道,北与松江区隔岸相望,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其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新农小学和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新农中学,1996年,两校合并建成金山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现有近800名学生,80%生源为来金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面对学校基础薄弱,新农学校没有自暴自弃;面对生源基础不一,他们没有埋怨沮丧。他们将薄弱当台阶,将差异当资源,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突出特色 全面发展”的办学策略,坚定地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尤其是近五年来,在顾燕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实现了“蜕变”,一跃而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慕名前来观摩交流的络绎不绝,顾燕校长也多次受邀参加高等教育学院、高峰论坛等交流发言和电视电台访谈节目。2017年6月,教育部教育督导局领导到访学校后说,他看到了一所办学专注、充满激情的远郊农村学校,这样符合校情的办学定位,在全国并不多见。
“让孩子的经历丰富起来,让孩子的世界幸福起来”,“五育绽放”正成为新农学校的办学“主旋律”,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从爱家乡做起,培养责任感,则成为学校德育的鲜明特色。
出“景”有“感”
耐心,才能做好一件事
这是朱怡同学的作文,写的是在校园栽培太空植物的心得,由“物”悟出事“理”,她获得了种“瓜”既得“瓜”又得“豆”的收获:
“在我们学校的大棚里,有很多太空植物。听老师说,太空作物是航天员把种子带去太空,让种子发生变化,然后再带回地球,种到大棚里。这样的作物又大又好吃,而且颜色也好看。我时常想我啥时也能亲自种一棵呢!
幸运的是,我成为了学校太空植物观察团的一员,而且每个成员还可以领取一棵太空植物苗。真是太开心了,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航椒5号。因为它长得那样可爱,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
这苗非常小,只有4片小叶子,细细的茎,我不禁想,这么幼小,我能养活吗,这么宝贵的太空植物。
不管三七二十一,回到家,我把苗小心翼翼地移栽进了家门前的地里,浇上几碗水。为了细心地照顾它,我每天早晚浇水,一次不落,还给它除草。两个星期后,它终于冒出了新的嫩芽。但新芽长得是那样的慢,这是怎么回事?我每天浇水那样细心的照顾,竟只长了2片叶子,那结果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不耐烦了,这东西一点都不争气,我不养了!就这样,我忽略了一个星期的苗,竟又长出了新芽!忽然我想到妈妈养了我12年,我也未开花结果,我才养了小苗几个月就不耐烦了,我太不应该了,我可不能这样,我一定得把小苗培育长大!
在我精心的培育下,航椒5号竟长到了82厘米,我心里真像吃了蜜一样甜。
从这次种植太空植物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急躁,耐心,才能做好一件事!”
朱怡同学的感悟,正是新农学校出“景”有“感”的浓缩与见证。
责任耕耘
“育太空种子 做有责任的人”活动“绿茵片片”
培养责任感,不仅要有理性认知,还需要时空体验。新农学校内设立的“农趣园”,成为学生培育责任感的肥沃土壤。
呵护种子,萌发责任
每年4—10月,学校以“育种育人”为载体开展“育太空种子 做有责任的人”活动。学生通过催芽育苗、学习播种、日常管理、实验观察等亲身感受种植太空植物的全过程,在“责任、生命、呵护、生长、探究、收获”系列种植体验中,培养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更增强了责任意识。
撰写心得,感悟责任
每年9月,学校在上海宇航学会主办的“育太空种子 做有责任的人”活动评比中,总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七宝二中杯”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育太空种子 做有责任的人”活动评比中,新农学校荣获“展示项目”第一名;周婧禄同学撰写的《种番茄的甜酸苦辣》、宋凯悦同学撰写的《生命需要呵护》分获小学组、初中组体验文章二、三等奖,苏文佳、刘悦、周颜颜同学分获体验文章、观察日记优秀奖。
更有意义的是,学生通过育种过程,由植物生长需呵护引发对责任的思索,由爱植物到爱家乡爱祖国,增添了报效社会的责任意识。宋凯悦同学说:“学会做人,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具有责任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都需要这种执着。”
责任认知
“德育课程、引力播”提供“磨练平台”
培育责任意识,需要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清晰的认识,需要对时事、社会有真切的了解。
专设课程,学会责任
2017学年起,新农学校把阅读云课堂“入驻”少年宫,其中“育人育德类”专设课程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推崇。学生以在线选修课程系统学习平台为载体,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短文、参与讨论、动手写写等方式,进行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学习活动。他们学习《弟子规》,掌握了“待人接物”的规范;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懂得了每天被爱包围的自己应该如何以仁爱之心回报周围的人。专设课程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生活中不仅需要学会承担,需要学会负责,更需要有前行的动力和挑战一切的勇气,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做到。”九年级随班就读学生王喜昆由衷地说。
设“引力播”,知晓责任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时事教育,让学生从小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2018年4月,新农学校在金山区率先引入“引力播”,开启“互联网+时事教育”新模式。每天中午12:20,通过《新闻引力播》和《今日话题》两个栏目,让学生收听当天8分钟有思辨、有温度、有趣味的一组新闻和新闻背后的故事,并开展话题讨论。在大队部组织的“引力播”话题讨论“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时,学生们纷纷发言:“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遇事不能斤斤计较”“特别是男生,力气大,应该照顾女生”“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五(2)班有个男生以前较顽皮,经常“欺负”女同学,自从参与话题讨论后,同学们渐渐地发现他变了,有次体育课800米长跑训练,一位女同学摔倒了,他主动跑上去把她扶起来,并送到医务室,同学们纷纷为他的行为点赞。
责任体验
“小记者站、爱心义卖”书写“妙手文章”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新农学校通过组织建立“小记者站”和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实施责任行为。
采风练笔,表现责任
东方少年记者团新农学校“馨趣”少年宫记者站在校内成立仪式上,小记者们在领誓人东方少年记者团团长葛晨捷的带领下宣誓,郑重地许下承诺:“我们细致观察,我们忠实记录……铁肩担当道义,妙手著好文章。”
学校每次有大型活动,总能看到他们拿着相机、笔记本穿梭于同学之间,捕捉动人画面,记录精彩瞬间。四年级的余欣雨小记者在少代会后采访大队长陆文慧时说,“大队长真了不起,我要向她学习,也要竞选大队委员”,通过努力,第二年她如愿以偿;五年级的刘悦为了写好冬令营的报道,采访同学、老师,稿子修改十余次,当她的新闻稿在东方网发表时,她特地打印出来,拿给爸爸妈妈看,本来比较内向的她,现在成了活跃者;三年级的姜艳阳是缠着辅导员“开后门”加入的队员,每次采风时,她总是一个人拿着相机“躲起来”,用心拍摄。一次在学校“农趣园”拍摄太空植物时,她竟然忘了时间,辅导员最后在航茄园里找到她,只见她“猫”在航茄下,满头大汗,拍了一百多张照片。
爱心义卖,担当责任
在学校举办的主题为“献出一颗爱心、分担一份责任”——“爱心义卖,为身边困难小伙伴献爱心”学生义卖活动中,学生们在家长的支持下踊跃参与,自己动手或制作“科技小制作”、绘制“书画作品”、编织“手工艺品”,或捐献自己心爱的图书、玩具等积极投入。史方冉、郭秀豪等初中生双休日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和广告纸“变废为宝”,制作成一只只美丽的花篮、生动形象的小动物;五年级张菲菲、叶桐杰同学让老家的小伙伴寄来山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小石子,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石子画”作为义卖品……义卖期间,学生们自动担当起“营业员”“会计”“促销员”……1元、5元、10元,义卖所得虽然金额不多,当这充满一份份爱的心意送到困难学生手里时,他们的脸上写满担当和自豪。
预告
在上海市第十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7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上,新农学校两位学生随顾燕校长自信地登上了论坛,陆文慧难抑心头刚获评“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的喜悦,把她“科技创新 助力成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兰安琪则讲述了科创作品“魔法温室”的诞生经历,是什么让两位农家娃成了大会闪亮的星星,请关注明日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