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意义难以尽数。日前,经市政府同意,市绿化市容局、市规划资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开启本市分级分类保护湿地的新篇章。第一批十三块上海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同步公布,达标湿地未来符合相关要求后还可继续申请国家级重要湿地。这也意味着,上海市域内的重要湿地都将设立“户口”。
首批十三块湿地分别是:宝山陈行-宝钢水库、崇明北湖、崇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崇明东风西沙水库、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崇明东滩、崇明青草沙水库、崇明西沙、奉贤海湾森林公园、金山三岛、浦东九段沙、青浦淀山湖、青浦金泽水库等市级重要湿地。首批市级重要湿地包括库塘、河口水域、潮间盐水沼泽、岩石海岸、永久性淡水湖等类型,其中最大一块面积约为45545公顷。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湿地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提出:“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国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加快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全程参与《上海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研究、制定的市绿化市容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薛程分析,《办法》开启了本市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的新阶段,从政策层面鼓励各方对湿地采取具体保护形式,比如市级重要湿地可按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高要求予以保护,甚至会被视情划为生态红线区予以重点保护。
“按照国际惯例,湿地是分级分类保护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认定出级别予以特定保护。”他介绍,经过各方专家对比、研究后,本市首次发布了湿地分级认定标准,筛选出的市级重要湿地未来还可申请国家级重要湿地,保护力度等都将进一步提升。
“上海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目前拥有46.46万公顷湿地资源。湿地对上海不仅具有生态服务功能,也是上海宝贵的基础生态空间和后备战略土地资源,更是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薛程认为,《上海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和《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公布,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