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
2
要闻

在北京,手摇元宵时隔20年回归老字号


    ■本报驻京见习记者 彭丹

    俗话说,“北滚元宵,南包汤圆”,元宵佳节期间,时隔20年的现摇元宵再次回归北京“稻香村”,食客们大饱口福之余也尽了观赏之兴。

    在位于东直门的北京稻香村第三营业部,翻滚的元宵与门店内外排队购买的人群让人倍感浓浓的佳节气氛。客人如流的售卖部旁,穿着白色衣帽、面带口罩的刘元举师傅正加紧制作元宵,引来不少顾客观望。

    只见刘师傅和助手们抬来一袋袋切成颗粒状、五颜六色的馅料,将馅料蘸上水后丢进盛有糯米粉的机器铁桶内,随着机器开启,一粒粒馅料在机器中滚动,不一会儿就“穿”上了白白的外衣。“咱们这个元宵讲究‘五进五出’,”刘师傅说道,“先把馅放到浆水里蘸一下,这是第一水;然后丢进机器里裹糯米粉,裹瓷实了再捞出来,过第二遍浆水;之后再丢进机器里摇,把个小的、破裂的挑出不要……如此反复到第五遍,等到每10个成品达到268-275克之间,这才可以出锅。”

    如此层层把关生产出来的元宵,煮后膨胀漂浮水面,松软的外皮包裹着各式的馅心,吃起来香甜不腻口。据悉,北京稻香村的元宵粉依然保持着石碾工艺,碾出的糯米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糯米的营养成分和自然香味,摇出的元宵黏度高,有茸头。

    事实上,“摇元宵”曾经是老北京街头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前每逢正月十五,一些老食品铺子门前就有人摇元宵。“我大概40年前见过北京街头的‘摇元宵’。”在稻香村排了近1小时来买现摇元宵的马大爷说道,“我今天不光来买元宵,还想拍个‘手摇元宵’的视频,带回去让我孙子看看!”(本报北京2月18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