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渊
己亥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传出信息:今年将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版,坚持系统施策,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全面进步。
新春伊始释放的这一信号,令多年来持续关注优化营商环境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胡卫倍感欣慰。继去年全国两会提交大会发言《提升营商环境重在攻坚克难》之后,这一年来胡卫围绕“攻坚克难”作了许多调研和走访。春节期间,他“闭关”梳理调研材料和数据,反复推敲、完善即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数份相关提案。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扶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营商环境更强烈的获得感在于‘安居乐业’,医疗水平、子女教育条件、生活便利等软环境指标成为更强烈的诉求。”对此,胡卫建议聚焦进一步提升上海的软环境优势:海纳百川、文化开放、教育领先。
软环境指标应纳入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对于永远处在进行时的优化营商环境,胡卫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关注的是“最高标准”如何落地,并从中查漏补缺、寻求解决问题的抓手。而直面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则源于近一年的一线调研。去年4月起,各民主党派市委、无党派人士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关人才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民进市委赴长宁、青浦等区开展长达数月的调研。正是在与高端人才、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一次次交流中,胡卫深切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更要关注人的需求。
“很多高端人才和企业家告诉我们,他们在选择投资地时越来越注重医疗、子女教育等生活品质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软环境因素也关系着企业的人才储备和能否持续保持创新动力。”为此,胡卫建议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加入此类软环境指标,重点突出文化、教育、医疗、社区治理等多个维度,并将其与其他营商环境指标整体打包,作为上海特色加以推广,提供新的营商环境比较优势。
立足解决问题,高质量建言源于一线调研
胡卫是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出了名的“提案大户”。今年他的提案重点关注优化营商环境、兼顾“老”“小”的民生问题以及他的老本行教育领域。
在胡卫看来,政协委员履职不能凭经验拍脑袋,必须扑下身子沉下心,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写出有质量、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
在胡卫深耕数十年的教育领域,他每年提交的大量提案也都源于基层一线的深入走访。过去几年,他先后赴13个省区市,分别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目前,他正聚焦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梳理一手资料和数据,撰写建言。“我已经改了几稿,力求所写的建言能够助推解决问题。”胡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