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4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当旧改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解


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保留保护资源,近年来在注重旧改更新的同时,也注重了保护使用。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旧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想办法解决。

    有着700余年建城史和170余年开埠史的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保留保护资源,这些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最可宝贵的一份“家当”。

    当下,这份十分殷实、亟待保留保护的“家当”,又与推进旧改、改善民生高度叠合。如何通过有机更新改造改善居民生活、释放城市新一轮发展的空间,同时又严格守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这正是当下的上海面临的一大难题。

    特殊情况决定了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推动实现“加强风貌保护,深化城市更新,改善社会民生”三者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

    上海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旧区改造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感、工作紧迫感,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这一目标任务,将旧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创新思路、办法和机制,在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民生重点、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投入、细化实施举措等方面下功夫。

    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上海将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完成5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修缮保护100万平方米里弄房屋。

    承载着城市的气脉与灵魂,装着人们内心的舒适与安稳,旧改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解。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