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屠涵英看上去内向文静,但每次说起问题都能直指要害,不绕弯子。一年来,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她“出镜率”颇高——在各个重要条例的立法环节,都能搜索到她积极参政议政的身影。
从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条例,到养老问题——屠涵英的调研课题始终聚焦民生热点。身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不仅注重发现问题,更在意未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屠涵英坦言,担任市人大代表是一个新挑战。她用“初出茅庐、资历尚浅”形容自己。但短短一年间,她已对一名市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职责有了深刻理解:人大对司法机关起到监督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人大也应该给予司法机构一个“刚性抓手”,使一些具备立法条件的成熟建议得到采纳,从而给予司法机构更坚实的法制保障。
屠涵英的这番感悟源自她去年参与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情况调研。去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完善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配置,规定了法律监督职责权限、办案组织设置及运行方式等。
然而,屠涵英多次调研后发现,在实际操作层面,检察机关行使权力依然有限。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她将提交“上海市检察建议工作若干规定”的建议——在收到检察机关的法律建议书后,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定的回复时间(比如15天)内回复;整改效果的回复情况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让检察机关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改效果。如果将这些具体要求都纳入立法范围,那么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的底气就会更足,也能更好发挥自身作用。
养老问题是另一个屠涵英投入较多精力的领域。一年来,她跟着市人大走访养老机构、街道、护理站,足迹遍布全市,对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参与者以及购买者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她发现,养老服务介入部门虽多,目前许多问题仍处于分头治理阶段。基于多次调研,她提出能否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部门,发挥统筹资源、统一部署的作用,使养老政策以最快速度落地。
在多次调研中,屠涵英还发现,经过多年积累,养老领域的政策、条例已日趋完善,老百姓获取信息却依然滞后。什么时候可以住进养老院?什么时候能有更多病床?不少老年人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单一、滞后。屠涵英建议各个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列出清晰的“时间表”,消除与老年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