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
7
综合;专题

崇明区学生不足200人的学校日渐增多,市区学校未来人数也将下降

小规模学校成个性化教育“试验田”


今年,崇明区不少学校“插秧式”的桌椅安排方式,逐渐被能够自由组合的新式课桌椅替代。(崇明教育局供图)

    ■本报记者  张鹏

    昨天早晨,崇明区马桥中学校长倪舜在校门口站完了本学期最后一天岗。几乎每天早晨,他都站在同一个地方,迎接学生。他能亲切地唤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记得每个孩子的笑脸。这不仅因为倪舜爱学生,还因为——这所学校只有88名学生。

    像马桥中学这样,学生人数不足200的小规模学校在崇明区数量不少,这是产业升级、人口流动、乡村“空心化”带给教育的影响之一。

    规模小,曾经给学校办学带来不少困难。比如: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教师配备超编却有结构性缺陷、课程的编排和经费的支出受到人数限制……然而,近年来,这些小规模学校开始教学改革试验。因为人数少,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态和内容、教学方式正向着“个性化教学”模式不断改变。今年正式启动改革,让“小规模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小规模学校是发展趋势

    黄春荣在崇明区长江小学担任校长已经18年。长江小学原本是一所地道的农场学校,全校鼎盛时有上千名学生和110名教师,看起来“人气十足”。但是,2003年起,随着崇明产业结构的调整,黄春荣所在的农场规模萎缩,学校的学生也逐年减少,现在只有177名学生。

    统计显示,目前崇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3所,其中有24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在2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中西部的农村地区。相比之下,2013年,这样的小规模学校在全区还只有7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小规模学校数量增加不是过渡,它将会长期存在,也会越来越多。随着教育发展,小班小校也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杨东平说,随着城市化和少子化的进程,今后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将成为小规模学校。城市学校规模也会越来越小。

    学校规模变小,发展处处受限

    崇明区合兴中学有241名学生,也是一所正在“缩小”的学校。让校长朱永法最“愁”的是学校师资的合理使用。“全校只有33名教师,而按照课程标准,初中要开设15门学科。”朱永法苦笑说:“这些老师如何分配?难!”为了满足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合兴中学美术、生命科学、政治等学科都由兼职教师上课。

    此外,学校教师人数少,课开不全,但师生比却不低。马桥中学38名教师,平均年龄已经51岁。“因为教师数量严重超编,没有招聘新教师的额度,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受到影响。”学校近几年除了音乐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外,基本没有招聘新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很突出。

    而且,小规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总量也不多。这样一来,学校想配置体育馆、创新实验室、学生剧场等就很难,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专家:小规模学校在教改中可以“弯道超车”

    但是,在许多教育专家看来,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完全可以“弯道超车”。近日,崇明区启动创建农村“小而优”学校实验项目实施计划,将全区8所人数规模不足200人的小规模学校纳入改革试点,尝试“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改革探索。

    小班化教学后,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根据孩子的学情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而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将发生改变。相对应的,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也将随着教学形态和内容的转变,进行制度创新和调整。

    此次崇明区公布的“小而优”计划中还提及提供教师明确多元的发展路径。“小规模学校”将按照文、理、艺、特等专业(课程)目标,重构教师专业构架。每位教师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规划,为教师配置导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