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润
我们靠什么感知世界?偶尔会想念十来岁时的自己,对世界充满幻想,甚至有一种盲目的自大。后来,不知怎么就把这项充满自信的幻想力弄丢了。读《蜜蜂与远雷》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那种充满自信的幻想,其实就是兴趣。对某件事物充满兴趣的少年,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感知这个世界。
马赛尔、荣传亚夜、风间尘、高岛明石……他们就是通过音乐来感知世界的,他们的兴趣是钢琴。
风间尘是养蜂人家的少年,热爱弹奏钢琴,得遇著名钢琴大师霍夫曼的点拨,甚至拿到了霍夫曼的推荐信,一出场就备受瞩目。可他连一台像样的琴都没有,参加比赛的缘由不过是为了父亲的承诺:如果拿到奖项,可以为他买台钢琴。
荣传亚夜被传为天才钢琴少女,她幼时就对声音敏感,不同的雨势在她看来就是不同的旋律,从雨水落在铁皮屋顶上的声音开始,她热爱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她学钢琴的初衷是为了让母亲高兴。母亲庇护之下,她是脑中只有钢琴的单纯少女,无欲无求。母亲骤然离世,她成了孤女。带着对外界的恐惧,她选择了离开,彻底消失于钢琴界。
相比之下,高岛明石的履历有点逊色。28岁,他已为人夫人父,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岁数,已参加工作,连孩子都有了,再来参加钢琴比赛,感到“难为情”。可他想为孩子留下一份证明:为了成为音乐家,爸爸曾经努力过。
马赛尔是有部分日本血统的混血少年,原是跳高运动员,后来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他幼时随父母居住日本,因混血身份而遭同学欺辱。并不美好的记忆,却因一个女孩的出现而有了热闹的生机:女孩和他一起弹奏钢琴,在他离开日本举家前往法国时,一声声呼唤他的名字,要弹钢琴哦,说定了。女孩红着眼睛把一个绣着G谱号的书包送给他。从此,这个画面成了他生命里的一部分,带领他选择钢琴的女孩留在他内心最深处的记忆里。
这些人,因为在日本举办的芳江国际钢琴大赛被聚拢在了一起。他们虽然都在钢琴领域有一定成就,但多少还是有点紧张。
和整个比赛格格不入的风间尘,拿到霍夫曼的推荐信后有了入场券,同时也成了评委讨论的对象。这个在比赛期间也借宿别人家的孩子,没人知道他是如何从养蜂少年成为钢琴王子的,也没人知道他凭什么得到大师霍夫曼的青睐。
荣传亚夜放弃钢琴多年以后,在母亲生前好友滨崎先生的鼓励下,决定重返舞台演奏钢琴。天才少女复出,这样的噱头足够博得版面。可亚夜只是20岁的敏感少女,当初放弃钢琴是讨厌那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标签,现在复出,更多的是明白了钢琴之于自己的意义。从幼时在雨声里听出万马奔腾,到20岁时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奏鸣曲里听出西瓜滚动的声音,她知道自己就算离开钢琴,也不可能离开音乐。对声音的敏感和好奇,使钢琴成为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高岛明石则用钢琴和自己对话。他与钢琴有关的所有履历,只是年少时得过一次并不显眼的奖项。那时,他在养蚕的仓库里弹钢琴,祖母总是坐在房间一角听着。她听得懂,他心里有事时,弹出的声音会局促。祖母温柔的注视,曾是他生命中亮堂堂的光。他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可他认为钢琴不只属于天才少年少女。他赋予舒曼《梦境曲》别样的温柔,他把生活里一片片晴朗的部分都弹奏出来。钢琴是他的一个梦境,更是他想要留住的一部分温柔,是冗杂生活里他要为自己保留的一份小小的低沉的温柔。
这些人在音乐里寻找情绪,作为读者的我们,在他们身上寻找自己。
风间尘那样的少年,出身普通,却有不同寻常的梦,并且用力地维护着自己的梦。荣传亚夜那样的女孩,自小被外界赋予太多的意义,深感无法承受,其实内心深处只是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简单少女,只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高岛明石那样的成年人,因为热爱而尝试着把自己从拥挤的生活里解脱出来,他要寻找一个答案:生活着的人的音乐,真的比不上以音乐为生的人的音乐?
这些人站在舞台上,都在为自己寻找一份答案:风间尘为了霍夫曼的嘱托,荣泽亚夜为了寻找曾经放弃的自己,高岛明石找自己的音乐人生,马赛尔机缘巧合找到了那个曾带他选择钢琴的女孩——荣传亚夜。
幸运的是,他们都找到了。
风间尘用自己的音乐告诉每个人,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音,但音乐被关在箱子里了。人们热衷于听各种各样嘈杂的音,却不愿从大自然中寻找音乐。霍夫曼不过是想通过他告诉整个世界,我们的耳朵是可以听见大自然的,我们应该把音乐还给这个世界。
荣传亚夜终于明白,音乐,不存在妈妈身上,而是在自己的身体里,一直陪伴着自己。经过数年迷茫,她终于再次回到自己的道路上。弹奏音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
高岛明石也在参加比赛圆了梦想后,心甘情愿地继续做一个热爱音乐的发烧友。
出色的天才少年马赛尔找到了自己回忆里的那个人——荣传亚夜。
甚至连评委三枝子,也在比赛后有了再给逝去的爱情一次机会的念头。
很美好,很温柔。这就是音乐赋予我们的:无法表达的情感,无法传输的观念,无法排解的思绪,可以在音乐里发现、停留、游走、寻找、解救。每个音符的起落,都可能引发心头震颤。
把音乐还给这个世界,也把感知世界的能力还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