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易
从一名侦察兵,到为飞机零部件“校形”的钣金工——对于33岁的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飞机钣金工陈胜超而言,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意味着他从“优等兵”转型为“金牌技师”。
2018年12月28日,又一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第一次飞行。和所有大飞机人一样,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中心钣金四组班组长陈胜超难掩激动的心情——几年来,每一架翱翔蓝天的国产大型客机上都有他制造的零件,是他用“小锤”一下一下敲击出来的。
2006年底,1986年出生的陈胜超从徐汇区参军,进入驻江苏某部队服役。在新兵连,他各方面成绩都名列前茅,被部队选中承担侦察技术工作,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年12月,陈胜超退伍还乡。在一次招聘会上,陈胜超向招聘单位中国商飞递交了一份简历。陈胜超在部队取得的出色成绩令招聘单位对他青睐有加,很快就录用了他。
陈胜超被分配在钣金制造车间做钣金工,从事国产两大型号飞机零件和空客的蒙皮、钣金制作。钣金是飞机制造的一项重要工种,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用各种钣金工具对零件进行敲打,利用塑性塑形,制作出各种形状不同的零件,满足飞机装配要求——这些来自书本的介绍是当时陈胜超对飞机钣金工唯一的认识。“我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师傅——他是‘大国工匠’王伟。我第一次握起‘小锤’,他就告诉我四个字——业精于勤。”当过兵、不怕苦的陈胜超急起直追。
对这个徒弟,王伟寄予厚望,每一次带教,他自己总是先示范一遍,然后再让陈胜超跟着操作。陈胜超上班时间请教师傅,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认真记下每一个钣金零件的特性,休息时间就在工作现场反复琢磨,回家路上还要回想白天的工作,分析出错的原因。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别人午休时,他在练习;别人下班了,他还在练习。周末他也会放弃休息,赶到公司练习。“每天多练1小时,一周下来,我就至少比别人多了5小时的练习时间。”
陈胜超的技能水平提升很快,入职不到半年,他就在车间的钣金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此后,连续几年,他都位列车间技能竞赛前三名。
钣金工制造零件离不开“敲敲打打”,有时候一个零件要用木锤或胶木锤等敲打上千下,敲打的力度、火候掌握不好,零件就废了。刚升任钣金四组组长,陈胜超就遇到了挑战:一个飞机铝合金零件上,厚度仅0.5毫米的薄料腹板,在热处理之后变形严重,必须在20分钟之内完成校形。“零件太薄、变形严重、校形时间短——我第一感觉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胜超看到扭曲的零件有些发愣,但没有退缩,而是去请教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橡皮条抽、不能出现明显伤痕、边缘要收紧……”陈胜超在 “收获”这些经验后,便开始工作,他巧妙收放、灵活延展,讲究手势、注意落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首件检验,完全符合适航标准,并很快梳理出一套专门的加工方法,让其他组员也能顺利开展工作。
“外面的世界很大,希望能够多长点见识。”为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陈胜超进入公司后就上了成人大学,边上班边读书,最后获得了学士学位。通过各种学习考试,陈胜超还拥有了铆接资格证、冷热校形资格证等五六个国家级资格证书。他在生产零件的同时,还学会了维修飞机,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技能工人”。他经常参与ARJ21-700飞机105-112架机的校形任务。记得接到107架机缝翼校形任务时,他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起攻关、想办法,在一次次尝试后,最终解决了校形技术难题,保证了107架机的生产进度。107架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翱翔于祖国的蓝天,他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这“成功一飞”也有他的一份力量。
2016年4月,陈胜超作为唯一一名技能人才候选人成功“晋级”中国商飞十大青年英才,同年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军营培养了我 ‘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国产飞机的制造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回首这些年走过的奋斗路程,陈胜超言语间充满感激。在他看来,他是和国产飞机共同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