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8
环球

在柬埔寨遇见佛系生活


    ■李子杰

    只要在柬埔寨待上一段日子,便不难感受到佛教文化对这个国家及其国民全方位的影响。

    无论是穿梭于繁华喧闹的都市,还是漫步在原始广袤的乡村,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寺庙都是柬埔寨最为常见的建筑之一,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哥窟。这座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宏伟古迹,已成为柬埔寨的名片,被印在国旗上。吴哥窟建于12世纪,全寺呈四方形,外围由宽约200米的长方形护城河环绕,正中央坐落着印度教金字塔式庙宇,最高层矗立五座宝塔,供奉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神。

    起初我很困惑:印度教寺庙为何会成为佛教国家的象征?后来了解到,柬埔寨宗教信仰相当自由和包容。尽管佛教徒占到全国人口的95%,但诸如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依然享有充分的生存空间,不同教派的信徒间也能够和平共处。相较于那些因宗教冲突而战乱不断的国家,柬埔寨在饱经战乱后依然能维护国家统一,凝聚国民意志,佛教信仰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到吴哥窟,有一动一静两种景观尤为特别。“动”景指的是吴哥窟的日出。长夜将尽,朝阳初升,飞鸟出林,盘旋翱翔,在吴哥窟优美轮廓的映衬下,可谓人间胜景,直教人四大皆空,物我两忘。

    而要寻觅“静”景,则要去往吴哥窟北侧的另一座寺庙——巴戎寺。与印度教寺庙吴哥窟不同,巴戎寺是一座佛教寺庙,内有49座佛塔,每座佛塔四面均刻有佛像浮雕,称为“四面佛”。这些佛像造型宏伟,刻画细腻,颔首微笑,既有菩萨之慈和,又兼金刚之雄健,凝神观之,顿生烦扰皆去、万物清净之感。这处奇妙景观,与著名油画《蒙娜丽莎》齐名,被称为“高棉(柬埔寨古称)的微笑”。

    庙多,自然少不了和尚。在柬埔寨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着橙色袈裟、手持黄伞的僧人。有趣的是,全国只有僧人可以打伞遮阳。柬埔寨人皮肤黝黑大概也与此有关。爱美的姑娘要是怕晒黑,也只能戴上一顶大斗笠聊以遮阳。

    柬埔寨的男子,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至少出家一次,时间可长可短,随缘而定。柬埔寨已故国王西哈努克亲王也曾在25岁那年出家1个月。在柬埔寨,僧人地位十分尊崇。出家期间不仅不用交税,而且食宿、教育、医疗、旅游出行费用全免,故而不少贫寒家庭愿意将孩子送去出家。僧人即便犯了法,也必须在还俗之后方可逮捕审判。据说在古时候,僧人还享有少女的“初夜权”。当然,这一陋习在今天早已不复存在。不过,在享受种种特权的同时,僧人也必须遵守严格的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即每天午后到半夜,除喝水外不再进食。一些人群密集的大型活动现场也禁止僧人参加,以免其看到恩爱的情侣或时尚的女郎后心猿意马,坏了修行,即所谓“非礼勿视”。

    佛教对柬埔寨的影响不仅体现为众多的寺庙和僧人,更已内化为普通民众的性格气质,塑造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笔者单位有个柬埔寨雇员,之前曾在一家中国企业工作,收入是现在的两倍。问他为啥要换工作。他说,原来的工作经常加班,现在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基本可以按时下班,他还可以去酒吧喝上一杯,看场球赛。在柬埔寨人的观念里,慢节奏才是生活的真谛,钱够花就行,没必要为了挣大钱而忙碌奔波,劳神劳力。换作是一些管理专家,恐怕免不了要对这“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懒汉思维大加批判。但从佛家的角度看,焉知其是否早已克服了“求不得”之苦,达致不滞于物的超然境界?当然,外人在同柬埔寨人打交道时,若是不熟悉其行事风格,难免会遇上些麻烦。约好的见面时间,迟到半小时之内就得谢天谢地。你急得火烧眉毛,火冒三丈,他却赧然一笑,一脸纯真无邪,这时怕也只能学一回和尚,默念几遍《莫生气》经文来平复心情了。

    这就是“佛系”柬埔寨,你爱或不爱,她就在那里,不喜,不悲。既然来到她的怀里,不如让她住进你心里吧。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