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
7
社会建设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聚焦“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释放治理能量,点燃居民参与热情


题图:居民志愿者在银桥小区“爱心小苗圃”打理花草。
左图:银桥小区缤纷多姿的微景观与艺术墙绘。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一部由  “大爱剧社”排演的方言情景剧《情满人家》堪称百姓身边的“党建工作簿”,一个个基层党建的生动故事被搬上了社区舞台。就在去年的“家门口文化艺术季”上,这部系列剧的最新版本《幸福的家门口》再度登台,收获了不少新粉丝。

    “幸福的家门口”,指的是浦兴路街道正深入推进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从建成服务站到打造综合园,从能力全岗通到基层治理通,从服务精准化到社会治理智能化,近一年来,浦兴路街道的“家门口”服务站聚焦高品质服务供给,让社区服务更便捷可及。随着党建引领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基层治理能级不断提升,并由此点燃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艺术季送上家门口文化盛宴

    在家门口,老百姓能参与啥艺术活动?加入一场好景色摄影展,扮戏曲人物走场秀,或者欣赏一场淮剧表演……历时三个月的浦兴路街道“家门口文化艺术季”前不久落下帷幕,不少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活动逐一上演,在让广大居民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的同时,也成为了街道“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能的一大实际举措。

    高质量的艺术活动走进了居委活动室、敬老院、学校等浦兴的各个角落,141场演出和活动涵盖戏曲、讲座、歌舞、展览等形式,累计参加群众三万多人次。

    此次艺术季中,上海淮音艺术节的人气特别旺,无论是进社区、进学校的专业表演,戏曲票友邀请赛,优秀戏曲青年演员评比展演、戏曲专业普及讲座等等,形式多样的群文活动深入基层社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多样的淮剧盛宴。

    记者了解到,浦兴路街道联合了江苏14家国有专业淮剧、淮海戏院团,让更多观众接触戏曲、喜欢戏曲、热爱戏曲,同时扩大剧种范围和影响力,加入了扬剧等多个剧种。全国淮剧、淮海戏、扬剧等的集中亮相,打造具有淮扬风韵的文化艺术品牌,推动提升了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及文化鉴赏力。

    40个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艺术季的打造无疑是浦兴路街道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鲜活案例。目前,一张“园站点”的三级网络已经在整个街道构建完成,通过40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的全覆盖,实现“就近办、门口办、互助办”,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把仅有的97平方米空间通过“梦想改造”,最大可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议事的场所,打造成“小而美”的样板——长岛居民区的“家门口”服务站尽管面积不大,但足足可以提供87项服务,实打实的工作赢得了好口碑。

    为了进一步合理配置物理空间,优化功能配置,浦兴路街道所有40个居民区  “家门口”服务站的硬件标准化改造及办公空间都采取了“深度压缩”的方式,把更多的空间让渡给居民群众活动议事。同时,街道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探索“一核多元”参与式协同治理模式,撬动各方资源,构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此外,街道还完善了三张清单机制,积极落实三会一代理制度、自下而上项目形成机制、自下而上的评议评价机制、基层约请制度等。

    撬动老旧小区逆生长

    “家门口”服务体系工作在浦兴路街道推进一年多来,工作理念也从“政府视角”转换到了“群众视角”,“为群众做好一点一滴小事”的工作目标让居民百姓感同身受。

    在“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建设引领下,居民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形成了40个居民区居民齐动手,共同打造“家门口”小花园、“家门口”科普廊、“家门口”文化墙、“家门口”休闲苑的动人场景。截至2018年7月,40个居民区共打造小花园212处、美丽楼组80个,撬动老旧小区逆生长,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居民通过参与式治理,真正感受到了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变化,而街道也在这种良性反馈中,继续提升服务品质,释放治理能量,让“家门口”服务变得更有温度。

    本报资料照片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