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10
近距离

青山在,人不老


    谢辰生先生曾说:“我痴迷于文物保护,是因为我爱我的国家,爱我的民族。”

    如果问谢老的长寿秘籍是什么?这,或许就是他的答案。采访中,谢老的学生告诉记者,身体不舒服时,他常常用手抚摸前胸,表情也有些痛苦,但每当有人跟他谈起文物来,他的状态就会明显好转,似乎忘掉了身体的不适。

    2018年,由于身体原因,谢老大幅缩减了工作,但4月出版的《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因他在书中详述的新中国文物事业诸多重大决策的过程,以及他从70年文物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得来的精深识见,使他再度走入公众的视线。

    “他是真正的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这部书的撰写者、南京大学的姚远教授告诉记者,谢老在讲述中多次嘱咐他,务必要讲清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16字方针的内涵,谢老认为“离开了保护就不可能发挥文物的作用”这一重要原则,是近70年来中国文物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应当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

    谢老对文物保护的态度,总是那么掷地有声。采访中,最让记者难忘的,是谢老反复数次谈到北京城的保护,几乎在讲完每个阶段的回忆后,都会提一句北京城,如同一个饱经风雨的老人对后辈的絮絮叮咛与嘱托,听了让人为之动容——

    “北京城,已经拆了的没办法,没拆的一定不要拆了,必须要保存。”“北京的文物不能再少了,北京城的轮廓不能变。”“北京城仅有的这些东西,剩多少就要保多少。”……

    从中我听到了他对古城保护的坚定、坚韧与坚守,听到了他对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所怀有的深切的爱!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是谢老所钟爱的孟浩然的诗句。多少世事皆成过往,只有那些经由他奔走呼吁而保存下的古城与文物,最终沉淀为祖国文化遗产的珍贵记忆,永不褪色。青山在,人未老,惟愿谢老身体康健,仍能以不灭的激情继续守护着祖国的文物与瑰宝。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