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
连续两个交易日,美股创下两个历史纪录。26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涨,特别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超过1000点,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涨幅。而在前一个交易日,美股刚刚经历暴跌,创下圣诞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最大跌幅。
自今年第四季度以来,美股结束了近10年的持续走高历程,开始了震荡下行行情。尤其是进入12月后,伴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再次加息的预判以及对美国未来经济增长降速的担忧,美国股市更是连续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比今年8月底的2900点高位下跌了近20%,接近市场认为的“熊市”门槛。
股市和房产泡沫走到了尽头
近期引起美股下跌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在12月19日宣布今年连续第四次加息,而且尽管有迹象表明美联储明年加息速度会放缓,但是并不会停顿。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都会使流动性收缩,从理论上讲会影响股市,因为资金供应量会减少,资金成本也会上升,这将导致股票下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表示非常不满的原因。特朗普打破了总统不直接批评美联储的常规,多次直接批评加息,甚至传出试图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解职的传闻,这也使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表示担忧,加剧了市场对美国股市的消极预期。
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已进入泡沫状态。美国股市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比美国经济更早走出泥潭,标普500指数在2013年下半年就恢复到危机前的1500点之上,到了2017年底更是接近2900点,短短4年内几乎增长了一倍。这背后是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注入的巨额流动性。
但是,这样的快速上涨是无法长期持续的,随着美联储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股市泡沫也就走到了尽头,泡沫破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特朗普减税效应难以持续
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虽然变弱,短期内更多地受到政策变动和心理预期等影响,但是政策和心理预期变化本身就是对经济做出的反应,因此从中长期看,美国股市还是可以成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美股下跌,实际上是美国经济开始走低的一个先行指标。从此前美股波动情况看,标普500指数2015年下半年开始曾在2000点上下徘徊一年,与此对应的是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率从2015年的2.7%下跌至1.6%,是金融危机后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股市震荡下跌,实际上预示着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美国经济在2018年第三季度已明显放慢,增长率从第二季度的2.9%下降至2.7%。此前特朗普一直标榜的强劲增长和3%的年度增长目标实际上难以实现。第二季度环比增长折成年率达到4.2%带来的过分乐观情绪也昙花一现,目前对美国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预测都在2.5%以下,美联储的预测只有2.3%。其实,2%左右是美国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特朗普大规模减税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是短暂的。
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不确定的贸易摩擦走向。特朗普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了高关税的贸易制裁措施,将在2019年逐步影响美国经济。因此,美国股市下跌引起的连锁影响也反映了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情绪。
全球金融危机出现概率较小
美股下跌并带动了全球主要股市普遍走低,引起市场担忧情绪蔓延,很多人甚至预言2019年世界经济将陷入衰退。从经济周期规律看,2008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10年,根据二战后世界经济大约10年左右经历一次衰退调整的规律,2019-2020年世界经济极有可能会出现调整。不过,股市下跌是否预示明年世界经济将发生衰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根据笔者分析,2019年世界经济尚不会马上步入衰退,因为2008年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过程比较曲折,复苏周期可能被拉长。
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率一度下滑至1.6%,而欧洲和日本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陷入第二次衰退,因此经济增长周期可能会向后延伸。但是,股市普遍持续下跌,预示着增长周期接近尾声,传统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越来越弱,结构改革成为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动力,而这需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动。
制度创新需要现有利益集团的妥协和政治共识的达成,美欧目前深陷严重的政治分裂泥潭,制度创新艰难。特朗普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改革,只是带来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上更严重的对立。欧洲极右翼政党坐大和民粹主义思潮涌动加剧了与自由主义建制派的对立,任何改革都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法国“黄马甲”运动的爆发和在多个欧洲国家蔓延说明了这一点。
而第四次科技革命尚在孕育过程中,无论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的突破都需要更多的时日,才能达到产业革命意义上的临界点。因此,传统的周期调整似乎难以避免。尽管2019年发生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震荡下行将是2019年全球股市和世界经济的主旋律。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