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丰 张民选
最近,86位来自英国的数学教师,走进了62所上海小学和初中,在完成了为期8个工作日的浸入式教学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国。下个月,上海的数学老师也将前往英国的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
犹记数年前,上海数学老师初次到英国执教,给当地学校带来了不小的 “冲击”,一度引发媒体关注。此后,上海数学教材和数学教辅书“一课一练”出口英国,中英双方教师得以经常切磋,探讨不一样的教学实践方法。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持续引发两国政界、教育界和公众的热切关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在于,中英双方都意识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困扰一国的教育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或许是教育方式的惯性使然。那么,换一种方式会如何?
为什么上海教育会受到英国课改倡导者的关注
上海教育近年来扬名海外,不时受到关注,甚至一度被国际教育界作为“上海经验”来探讨,这和一次国际测试有关。
上海学生曾于2009年、2012年两次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并夺冠。
相比之下,PISA测试给了英国不同的感受。英国从2000年开始参加PISA,阅读、科学和数学三门学科成绩均名列前十。然而在2006年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即可引发社会各界的极大批评。
2007年英国政府启动课程修订,次年颁布新的国家课程文件。2010年11月,剑桥评估中心的关键人物蒂姆·奥茨发表了一份重要报告,呼吁英国进一步改革课程,并强调改革绝对不能靠主观臆断,应当注重证据,要让国际比较研究的数据在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上海学生在2009和2012年PISA中的数学成绩高居世界第一,自然吸引了英国课程改革倡导者的目光。
什么叫“掌握”,东西方在理解上有很大不同
2014年,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在第一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之后,便开始概括上海数学的教学经验,将之称为“掌握教学”。
“掌握”一词,对我国数学教育界来说并不陌生。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掌握”的基本含义作了明确界定:“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到新的情境中。”
但在实际操作中,东西方却存在很大差别。东方社会强调,在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应该给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学习相同的内容,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职责都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失败更多归因于教师的指导,而不是学生能力的缺乏。因此,在东方,对教师而言,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同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学习水平。
而西方社会认为,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掌握知识所需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而言,可以给予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
如何平衡基础与创新,中英各有思考与探索
从NCETM两次的提炼和总结来看,他们眼中的上海掌握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学校和教师相信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能力,只要勤奋和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
相信学生可以学会数学,就不能轻易放弃学生,也不能过多地实施分层教学。NCETM主任查理·斯特里普撰文指出,很有可能正是英国在小学阶段普遍采用的分层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许是导致英国学生在国际测试排名中落后的根源。他说,在小学阶段,常见的分层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贴上数学能力强和弱的标签。
事实上这是极其主观的做法,武断地认为儿童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弱者减少学习内容、降低学习要求,同时对强者提高难度、发展其能力。这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从上海的教学实践及当前研究来看,这样的分层教学亟需改变。
查理·斯特里普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2012年PISA测试来看,英国处于顶端的学生仅有11.9%,而处于底部的学生却达21.8%,几乎是前者的两倍。而上海处于顶端的学生占比55.4%,处于底部的学生只有3.7%。
这个巨大的 “剪刀差”,正如查理·斯特里普所分析地那样,很可能就是过度分层实施差异教学造成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的英国学校,到2015年为止,其中三分之一已经不再按照能力分组实施教学,到2016年为止,这样的学校已经增加到了三分之二。从对二年级43个教师的访谈结果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改变了原来分层教学的策略。
第二,采取师生互动的整班教学,兼顾共同进步和个别发展。
英国专家和教师发现,上海的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深刻地思考。同时,他们会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出评价。在他们看来,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兼顾了整体与个别,有效减少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保证了整班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017年英国评估报告显示,参与中英数学交流的英国教师表示,他们的数学课堂已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所有学校都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通常被西方认为是教师引导、不以学生为中心的老旧课堂教学策略,为何受到英国专家和教师的青睐呢?2012年PISA调查数据表明,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教师引导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灵活的学习策略。而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却反而导致学生更加注重记忆。
第三,直观表征和实体模型,是促进学生概念理解和运算流畅的有效策略。
在英国学校,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计算技能,这是不争的事实。英国专家和教师发现,上海教师通过设计变式问题和练习,采用直观表征(点阵图、条形图等)和实体模型(双色小圆片、小圆珠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达到运算流畅的教学目的。
参与中英数学交流的教师在访谈中表示,他们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发展。其中,“直观表征和实体模型”被教师认为是连接概念理解和计算流畅的最重要方式。
2017年,英国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利用英国国家考试的大数据,对参与中英交流的47所学校和940所配对学校进行了2012至2015年三个学年成绩的比较。研究发现:尽管在学校之间还没有达到显著改观,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参与学校的学生每学年的进步均高于配对学校。在参与交流的43所小学中,有37所小学的数学教师表示,学生的进步超过预期。在英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短短几年,上海数学教学方式在英国中小学,无论是对学校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英国方面所概括的上海数学教学特点来看,我们的优势在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英国学校往往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虽然,这样的教学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掉队,但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如今,时代又向未来一代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如何平衡基础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教育实践中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