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5
评论;视点

“中国人的蛙跳”与“颠覆超越”


    周锦尉

    近日,《文汇报》同日有三则报道:《“智慧元件”让基层党建力量无处不在》《仁济医院南院打造“智慧医院”》《上海公布十大AI核心应用场景》。第一则报道,田林街道应用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电子嗅探等十大类近2000个神经元传感器,使之遍布居民区,“智脑”治好了类似群租、电动车乱停乱放、违建等顽症,盗窃案件也明显下降。第二则报道,仁济医院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最快就医路线,开通手机缴费、电子预约挂号……缓解了不少就医难问题。第三则报道,公布了10个AI核心应用场景: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工厂、园区、交通、政务、金融、安防。

    读了这三个报道,感觉人工智能迎面向我们走来,而且,走得很快。连外媒也捕捉到这种趋势。日本新闻社网站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国经济‘蛙跳’到何时”。“蛙跳”被用来形容技术和经济跨越了阶段的发展过程,一步到位的现象。例如新兴市场国家,在固定电话尚未普及的时候,直接跨进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阶段。文章指出,日本2004年就推出了“钱包手机”服务,但是并未达到中国那样——连路边摊都能使用手机支付的普及程度。在日本的个人消费中,现金支付仍占5成。中国在2010年前后现金支付占6成,现在已下降至4成。日本既有技术又有基础设施,然而在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方面,却被后来者中国迅速赶超。

    “中国人的‘蛙跳’”,使我想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的“颠覆超越”一说,值得回味。

    颠覆超越首先依托新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自蒸汽机、珍妮纺织机的横空出世,它们扩张延伸了人的“力气”和“手臂手指”,一百年所喷发的生产力总量超过了人类社会原来积累的总量。人工智能扩张延伸了人的“大脑”。单说“集成性创新”成果之一的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端”,人们可以在手机上通讯、摄影、投资、买卖、健康管理、家政管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涌现,其应用还有极大的空间。而且,中国人勤劳勇敢聪明,对各种最新技术的“尝新”积极性都很高。

    颠覆超越又来自供给业态的创新。支付宝的发明者是美国“伊贝(Ebay)”。但美国银行卡发达,“快递哥”薪酬高,电子支付没有发育起来。支付宝在中国成功了,因为国情不同,我国有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目前,全世界快递营业额的45%是中国创造的。顺丰快递有15万员工、15架飞机、4000辆汽车,在全世界营运。我国的快递业使用最先进的机器人分拣物件,动用了无人机航线分送物件。因此,我们在实施颠覆超越时,要抓牢供给业态的创新。

    显然,有颠覆超越,就有经济奇迹。我们要有这种超越的勇气。颠覆超越的基础在人。即:有人寻找新技术,有人开发新技术,有人使用新技术,有人享用新技术。而且要有巨大数量的“享用人群”,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支付宝的热闹、快递哥的欢快,包括人工智能在社区、医院、政务、交通等场景的运用,都有“人的创意”“人的布局安装”“人的操作”“人群的享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在说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时,就说到了“人”——“我国人力资本丰富,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中国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颠覆超越关键在人,各级领导要“关注人”,要善于依靠有创意的技术人员,依靠群众,撸起袖子一起干。“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者为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