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9
文化

“桌面电影”《网络谜踪》获得高分好评

网络时代,社交人类无处遁形


    ■本报记者 王筱丽

    接连跳出的电脑对话框、短信和视频通话成为角色交流的载体,甚至剧情推进也靠着搜索引擎和新闻播报——正在院线热映的电影《网络谜踪》,正是以这样一种“屏中屏”的方式讲述了一位父亲通过网络信息,抽丝剥茧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国内评分网站8.5的高分,烂番茄92%的好评率印证了网络时代观众们对于这部“桌面电影”的共情:在人们热衷将自己的心情和信息在线上开诚布公时,也早已成为了网络本身。

    在观影的102分钟里,虽然只能通过“显示屏”窥探故事的发展,但丝毫没有令人感觉机械和生硬,三口之家的其乐融融、母亲病逝给家庭带来的巨大阴影、父女两人对于伤痛的隐忍,都在鼠标一次次的“打开”“删除”“隐藏搜索记录”“结束通话”中准确地传递给了观众。

    《网络谜踪》的英文原片名只有简单一个词“搜索”,“搜索”也正是主人公大卫·金在确认女儿玛格失踪后唯一能够接近真相的方式,而我们身处的网络时代恰能够提供纷繁的线索。

    通过查询电子银行,大卫注意到玛格反常的汇款交易;搜索女儿的各类社交平台后,大卫发现了她常去的独处湖边,并顺利找到玛格的车辆;在万念俱灰时,网络里重叠和矛盾的信息让大卫顺藤摸瓜找到了凶手。

    网络会“说话”,但未必全是“真话”。在影片里,社交网络里的人性百态被无情地摊在了观众眼前,在这个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同时“分组可见”的数字空间里,“全民祈祷”和“全民审判”同时进行:大卫一时情绪失控的表现可以被描述成玛格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爱女心切的焦急父亲可以被解读成“杀死”女儿的罪魁祸首,网友仅仅通过三言两语的新闻知晓案件,却肆意对这个残缺的家庭随意进行剖析,令本就处于崩溃边缘的大卫无处可逃。

    电影中,网络除了是大卫寻找女儿的重要工具,也像是一个众人“表演”的舞台,台前台后,众生相值得玩味。在网上频繁骚扰玛格的不良青年叫嚣失踪的玛格与自己在一起,其实只是与朋友躲在影院吃爆米花;从小暗恋玛格的少年为了与她更近一步,顶着他人的头像,捏造身份在直播平台上搭话聊天;与玛格亲密合照还上传在个人主页的女生,对大卫说自己实际生活中与她“并不熟”,然而在警方公布玛格死讯后为了博取关注在个人直播里哭得痛心疾首。

    影片无可挑剔的后期制作将网络社交时代人们的多重心理全方位呈现了出来,扎实的剧本也与教科书般的剪辑手法相辅相成,在观众每每想对结局盖棺定论之时,总有反转的剧情紧接其后。影片结尾,当鼠标按下“关闭电脑”后,观众也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真相探索”。

    除了将“桌面电影”的完成度提高了一个档次之外,《网络谜踪》的另一卖点是“首部以亚裔为主角的当代惊悚电影”。在今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大放异彩后,《网络谜踪》即被索尼影院看中买下发行权并登陆全球院线,美籍韩裔演员约翰·赵在片中精湛的表演也受到了好评。“在拍摄过程中,我几乎都独自面对镜头演戏,这是最困难的地方,”约翰·赵接受海外媒体访问时说道:“我时时刻刻需要假想真的有人在与我对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