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2
要闻

中国脑计划呼之欲出,上海蓄势待发

科学家们建议整合长三角乃至南方相关科研力量,协同推进高水平研究


    本报讯  (首席记者许琦敏)问鼎大脑的终极奥秘,酝酿已久的中国脑计划到了呼之欲出之时。上海,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重镇,在脑研究的未来十五年,应充分整合长三角,乃至中国南方的产学研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主抓重大疾病、贯通药物及防治的综合方案。这是昨天举行的“开放聚力,上海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研讨会”上,上海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提出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裴钢认为,中国脑计划作为国家战略,以人为目标,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各国现有的脑计划,上海如何从更高的层面去认识,并做好顶层设计,对未来脑科学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5月14日,位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单元,也是张江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心周边聚集着各类大科学装置,以及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实力强劲的高校、科研机构。这里还有不少医学院、医院,以及富有创新活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这里可以说是现代最具引领性的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在全球都很少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说,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上海在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诊治、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发展三大方向上,都有深厚积累。

    在脑疾病诊治方面,上海突破了动物模型的瓶颈,诞生了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还制备出国际首例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于今年7月落地松江区的G60脑智科创基地,将在几年内研制出系列非人灵长类的疾病模型猴,包括生物节律紊乱、精神障碍、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代谢、肿瘤等疾病。

    在儿童青少年脑智开放方面,上海将尝试让脑科学成为教育研究的坚实基础。“教育是基于脑、塑造脑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说,美国、欧盟等的脑计划都没有包含脑智研究与开发,这是中国脑计划的独到之处。“目前,很多心理学、教育学上使用的评估量表大多基于西方人的数据,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数据积累几近空白。”她表示,即使这些西方的量表,也是基于传统评测方式,客观准确性亟待提高,这也使中国科学家大有可为。

    在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发展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均有出色团队在开展脑机接口、脑成像等方向的研究。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透露,在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规模亚洲第一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已完成结构封顶。

    张旭透露,2019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将启动中国人脑分子与功能图谱研究,包括从胎儿到老年人的脑发育、脑教育、脑疾病图谱研究等;启动脑·健康研究计划,重点开展人脑发育、衰老和疾病的脑细胞类型变化以及病变、大脑复杂疾病的共性发病机制与个性特征研究等六方面的研究。

    “这都将为上海后续承接国家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他表示,上海将在现有基础上,筹建长三角及南方地区脑智研究网络,同时加快整合和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创新要素,实现高水平研究创新资源互补和协同,承担并完成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