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9-12
专题

探索前行:“上海课改30年”回眸的意义拓展

闪亮智慧的精华:出版“上海课改30年”丛书30本


    “上海课改30年”,越来越走近教育的真谛和教学的核心,对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课改是一场在正确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群体实践和探索,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全学科整体推进,对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梳理、提炼作用。“上海课改30年”丛书,显示了课改历程和课改经验,在总结过去中导向未来。

    “上海课改30年”丛书名录

    一、学科类成果丛书(21本)

    《素养与经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改30年》

    《践行渐近——上海市中小学数学学科课改30年》

    《时态——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科课改30年》

    《致知力行——上海市中学政治学科课改30年》

    《鉴古 明今 思来——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课改30年》

    《学“地”明理——上海市中学地理学科课改30年》

    《蓄势跃迁——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课改30年》

    《探究育人的元素——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课改30年》

    《科学点亮生命——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课改30年》

    《探究中成长——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课改30年》

    《生活 生动 生长——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改30年》

    《觅径留迹——上海市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课改经验总结》

    《众智共襄自然成——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课改30年》

    《栉风沐雨 砥砺歌行——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课改30年》

    《精准健身 行稳致远——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课改30年》

    《向美而行——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课改30年》

    《跨域体验 融合创意——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课改经验总结》

    《学时之所需 处时之所变——上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改30年》

    《劳动创新 技术魅力——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改30年》

    《点燃微光——上海市特殊教育课改30年》

    《守望童年——上海市学前教育课改30年》

    二、综合类成果丛书(9本)

    《课改亲历者说》

    《创·生——上海课改30年区校实践成果荟萃》

    《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研究》

    《数字教材学校应用研究》

    《探索·坚守·改革——上海课改教材建设与研究三十年》

    《立足评价改革  荟萃区校经验——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探索》

    《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领导:学校持续发展的引擎——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十年行动》

    《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砥砺奋进二十年——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实践与探索》

    [重要提示]

    上海课改七大特点

    上海课改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领先,走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列,成为改革急先锋和排头兵,并在30年中始终紧跟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引领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当前,在全国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的大好形势下,系统总结梳理上海课改30年的经验和成果,对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从宏观意义上讲,上海课改有七大特点值得基础教育战线重点关注和学习借鉴。

    第一是顺应时代。上海紧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紧扣每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始终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教育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与时俱进地推进课程改革。

    第二是思想领航。上海课改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把“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成为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教育追求。

    第三是系统谋划。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30年课改成效得益于始终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注重协调和调动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所有要素,让各领域、各环节、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协同一致,凝聚成最大化的改革合力。

    第四是专业支撑。课程改革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上海十分尊重课程教学工作的专业特性和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注重依靠多方专业力量,在课程、教材、教学、考试和评价等各个领域不断进行专业研究和实验,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与课程专家一道参与课程改革的谋划、研究、推进、评估、总结、提升,在其中深度学习、潜心研究、踏实实践。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30年的课改实践,造就了一支足以支撑上海课改不断深化的、本土的专业力量——教研队伍。多方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上海PISA成绩世界第一,与其科学的教研体系、严谨的教研常规、与时俱进的教研创新不无关系。

    第五是敢为人先。40年来,国家每一次启动课程改革,上海始终走在最前列,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发挥榜样作用,展现了上海教育人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全国作出了表率。

    第六是持续发力。上海从1988年的一期课改到1998年的二期课改,再到深化二期课改,几代教育人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对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科学认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毅力30年持续发力,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必然成就30年的改革硕果。

    第七是落地生根。上海30年的课改成效,不仅反映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改革方案的设计、课程教材的建设等成果上,更直接反映在学校的变化、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上,很好地实现了课程建设成果的落地生根。

    今天,我们处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对教育特别是课程教材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新人。从全国的情况看,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守初心,全力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党和国家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们培养人”的历史命题,为建设现代化的教育强国不懈努力。期待上海在未来教育改革的路上再次一马当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月霞

    (选自《课改亲历者说》序)

    信息苑

    ◆2018年5月30日,本报刊发:立德树人构建一流教育课改攻坚谱写创新华章——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30年厚植优质教育“参天大树”(背景概貌篇)

    ◆2018年9月13日,本报刊发:立德树人构建一流教育课改攻坚谱写创新华章——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30年厚植优质教育“参天大树”(理念内涵篇)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