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7
经济观察

互联网行业的“冰与火之歌”


上图:今年 “双十一”再创纪录。
左图: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机器人。
下图:小米香港上市,引爆互联网公司IPO潮。
下图(左):共享单车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下图(右):滴滴风波不断。

    2018年已经“余额不足”,这一年精彩异常。往前看,以小米、美团为代表的一波互联网企业“C位出道”成功上市,为公司和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往后看,也有不少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在2018年却行差踏错败走麦城,沦为所在领域的一枚“试错筹码”,被“遗忘在沙滩上”。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按年计时太长,得按月来算。在惟快不破的互联网世界,每到年底,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奔考场”。在2018年底回首整个行业,这一年中哪些领域炙手可热到“涨停”,又有哪些行业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跌停”板块?

    ■本报记者 徐晶卉

    赢家

    “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人工智能

    大趋势下的风口

    2018年,人工智能行业在预期中一步步走向风口,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将人工智能推向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就在几天前,《哈佛商业评论》遴选出“全球最受关注的十大AI领军人物”,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五年,全球都应该关注这十个人。其中,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哈佛商业评论》评价,“在他的版图内,人工智能对于产业升级的推动,以及对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构建已经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这段点评同样也适用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状态。2018年,人工智能在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给了其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智能自动驾驶领域,今年7月,百度和金龙客车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4级无人小巴阿波龙正式量产;11月,李彦宏发布了由百度和一汽红旗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又向大众化迈进了一步。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细分领域的新秀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就在今年,这三家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军东南亚市场,为中国开发的人脸识别应用建立滩头阵地。

    除了企业端的发力,政策也持续加码人工智能。继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今年9月,工信部又公布了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核心关键技术项目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互相切磋,上海也在会议期间推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22条具体措施,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上市潮

    头部企业集体收割

    要说今年互联网领域最吸引眼球的事件,“上市潮”不得不提。从5月2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市潮拉开帷幕,甚至整个2018年都被外界称作“上市年”。往前追溯,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还有两次上市潮,分别是2000年前后和2014年前后,但从数量来看,这一次的规模最为壮观。

    纵观在今年上市潮中的赢家,不乏近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巨头企业。这其中,小米、美团点评和拼多多是最引人注目的。小米于7月9日首先上市,从IPO规模来看,它是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其符号意义更在于,小米是香港资本市场“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这也是港交所25年来的最大变革。

    7月26日晚,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两地同时敲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为此,纳斯达克交易所把钟“快递”到了上海中心,这在纳斯达克历史上也是首次。相比小米和美团点评,拼多多最受人关注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成立仅三年。而上市之后,这家企业也马不停蹄地开始国际化布局,拼多多副总裁李源透露,公司已经启动“国际直通车”计划,计划三年招募50万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驻,首批合作商家将主要来自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地。

    9月20日,美团点评在香港上市,定价在区间上限,开盘价为72.9港元。美团点评是港交所近十年来最大一宗互联网平台公司IPO,也是继小米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企业。

    除了这三家春风得意的互联网公司,此轮“上市潮”中的企业,几乎都是各大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包括B站、爱奇艺、流利说、同程艺龙等等。有人说,2018年资本市场收割的是过去多年累积起来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不管这些企业在上市后的表现如何,这波“上市潮”终将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留下深刻一笔。

    十年“双11”

    见证中国电商崛起

    2135亿元,这是2018年“双11”全球狂欢节的新战绩。两分钟破百亿,一小时破千亿,22小时破2000亿。“双11”理所应当地创造了新一轮数字纪录。相比去年1682亿元的销售额,这个数字同比增长了27%。

    今年是“双11”第十年。2009年,11月11日还只是“光棍节”的代名词,那时天猫还叫淘宝商城,那一年“双11”的成交额是5200万元,十年之后,“双11”的成交额已经暴增了4105倍。十年的变化,见证的是中国电商崛起的黄金时代——2009年,当时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仅为2.1%。这个比例在十年里翻了十倍,今年6月,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

    如果细看“双11”的数据变化,囤一年的货已经是“老思想”,买最新最潮的商品是新动向。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美的、海尔、格力、blueair、松下、奥克斯、凯迪仕、杜亚等定制款智能家电新品销售火爆,包括电动窗帘、扫地机、护眼灯、微波炉等超过20种定制款单品排名行业第一,高品质、智能化、定制化的消费蔚然成风。

    十年“双11”,电商的发展趋势也在变化。过去天猫只“游走”在线上,这几年随着新零售的崛起,则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今年,遍布线下各城市的20万家新零售智慧门店、12座新零售理想之城的100个重点商圈都参与了“双11”,全国近600家新零售改造卖场和商超也全线加入,狂欢节延展到了线下。

    十年“双11”对中国商业乃至经济的深度影响,已进入到建基础和变模式的阶段,改变着数字化驱动中国商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用支付宝扫一扫付款的背后,是整个移动支付的崛起;而快递从瘫痪到畅通,则搭起了整个中国物流骨干网络。这也是十年“双11”留下的最宝贵财富,同时再次印证马云的“金句”:“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出局

    “退潮后,才知道谁没有穿底裤”

    共享单车

    恶性竞争难有出路

    当摩拜与ofo的大战以摩拜出售给美团点评而意外退战,这场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黄橙大战”急转直下——摩拜的创始人悉数退场,而ofo则在拒绝被收购的坚持中逐渐式微。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在2017年上升到全新高度后,仅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进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

    资金问题严重、多家供应商停止合作、用户押金无法退还......2018年岁末,ofo多次传出“摇摇欲坠”的消息。记者从ofo方面了解到,真实情况是,公司正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以至于它搬离了北京理想国际大厦,迁往租金更加便宜的地点办公。11月14日下午,在公司全员大会上,公司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资金情况正在好转,但依然困难。他说:“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比ofo更惨的,是已经进入破产清盘程序的小鸣单车。2016年上线服务的小鸣单车主攻二三线城市,累计注册用户400多万、收取押金超过8亿元,上线一年即完成两轮融资。然而,不过两年时间,风风火火的小鸣单车便于今年年中进入破产流程,成为国内共享单车领域内的首个破产企业。根据媒体报道,不含用户押金,小鸣单车的负债超过5000多万元,公司账面资产仅剩35万元现金和散落各地的单车。相关公告披露,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同意对小鸣单车按每辆1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

    共享单车这一幕大戏,从它的兴起,到它的衰败,前后只用了三年时间。这个顶着共享经济光环入场、本应接棒网约车成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波新势力的行业,最终以“跌停板”的姿势黯然收场。事实再一次证明,用资本方式极速催肥的“风口”,经验教训都是惨痛的,所有的商业都必须回归它的本质,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商业模式,而不是在畸形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约车

    安全阴霾挥之不散

    紧随BAT(百度、阿里、腾讯)之后的一大阵营,被业界称为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在过去几年,滴滴出行一直是这一阵营中的  “老大哥”,但2018年之后,网约车行业的走弱,让整个局面颠倒过来。

    从市值来看,今日头条目前的估值约为750亿美元,而从滴滴出行的部分股票私下交易显示,其估值已经降到500亿美元左右,而此前滴滴的估值约在800亿美元左右。

    这波“杀跌”行情,起源于顺风车事件。前后几次顺风车恶性事件,让消费者心中的阴霾挥之不散,滴滴也为此承担了巨大损失:一方面,顺风车这个“现金奶牛”业务被勒令下线,财务亏损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影响了其他业务布局;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严重干扰了它的上市节奏。

    滴滴的“挫败”也来自于巨头之间的较量与搏杀。在此之前,滴滴一直希望通过收购ofo,完善整个移动出行体系的布局。谁曾料到,这厢边滴滴的目标戴威一直倔强不肯放手,那厢边,美团点评却通过腾讯的支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摩拜单车。一升一降,也让滴滴出行失去了主动权。

    与共享单车的教训不同,网约车的下行趋势,来自于对安全的漠视和平台监管漏洞。对于滴滴来说,重视安全和合规化将是接下来不得不做的改变,能否跨过这道坎,也影响着网约车行业未来的走向。

    互联网金融

    监管趋严洗牌加速

    今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不是在上市的路上,就是在消亡的路上。

    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行业在2018年出现了一轮优胜劣汰的明显分层,较为优质的企业批量上市。资料显示,互联网金融的上市集中期是去年和今年。去年,包括信而富、拍拍贷等一批头部互联网金融企业赴美上市,而今年6月以后,第二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这波上市潮在9月之后明显加速。

    与此同时,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2018年黯然离场。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一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退出,到12月初仅有约1200家平台还在正常运营,而这一数字在年初是2176家。“退潮后,才知道谁没有穿底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这一波强力洗牌,来自于监管层日趋严格的合规整治,对于一个习惯了野蛮生长环境的行业,阵痛在所难免,但就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而言,合规经营是健康生长必经的洗礼。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真正优秀的企业依然会锋芒毕露。毕竟,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足够大。

    互联网金融行业接下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严格的监管条件下,如何秀出业绩。从目前已经上市企业的业绩来看,显然不足以让资本市场信服。比如,去年4月在纽交所上市的信而富,当年10月股价一度涨至12.86美元,目前已跌至1.64美元,今年内跌幅超过70%。

    本版图片 视觉中国 题图制作 王梓含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