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6
社会建设

缓解小区车位不足痛点

“共享车位”人人点赞


    ■本报记者 周渊

    “@车位调度员,地面136号今晚可停”“在中央大道求车位@车位调度员”“今晚地面277号可停”……

    在上海,停车难可能是有车一族面临的最大困扰,社区里见缝插针的停车场景屡见不鲜,但在闵行区莘庄镇的春申复地城(一期)小区,这样的烦恼却通过手机里的停车微信群得到了愉快化解。当业主们晚上不回小区时,都会主动@群里的“车位调度员”,在小区里找不到车位,也可以@“车位调度员”。据悉,这是莘庄镇春申复地城(一期)为缓解小区车位不足的痛点,推出的“共享车位,智能管理”项目。

    “我们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现在小区车辆停放有序,车主还会积极主动互相帮助。”小区业委会主任王瑛说。这个盘活小区闲置车位资源的项目推行一年有余,业主从抢车位到让车位,小区里的停车难现象有了很大缓解,更营造了文明礼让的和谐社区氛围。

    440个车位如何装下607辆车

    记者了解到,春申复地城(一期)共有175户常住住户,在册登记的车辆有607辆,可小区停车位只有440个,而且车辆还在不断增加。

    早晚高峰时,社区主干道通行量很大,缺乏有序的组织管理,“先天不足”的车位配比造成停车和行车供需矛盾突出,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小区设置了部分指定给某些业主的固定租赁车位,引发了车主不满,导致小区乱停车现象严重,这一“僧多粥少”的窘境更成为邻里不和谐的导火索,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王瑛回忆,在车位管理规定出台前,几乎每天小区微信群里都“吵翻了天”,业委会常常因为处理车位纠纷而忙得焦头乱额。

    440个车位如何装下607辆车?小区业委会和物业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双方组织了特别巡逻小组,对小区内每家每户有几辆车、车辆的固定车位等信息进行了摸底,再由业委会牵头,成立由无车业主、非固位业主、地面固位业主和地下固位业主四方利益代表以及业委会七个成员组成的“车位管理改革工作小组”,带头制定管理草案。

    小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协力,将车辆管理方案初定稿发放至每户居民的家中,对具体管理实施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广泛征询,并多次召开讨论会完善规则,听取业主合理化建议。

    去年7月,春申复地城(一期)“共享车位车辆管理”规则终于出炉。新规优先保障每一个产权证的第一辆车的车位申请权益;另外,小区地下固定车位长期保留,地面固定车位在规范实施之日起不再接受车位使用申请、不再新增固定车位;地面固定车位一有退出,立即改为非固定车位;小区有条件增加地面车位时,全部纳入非固定车位管理。

    “分享车位、智能管理”更是新规中的一大亮点,具体措施为:小区地面及地下的固定车位在当日23时后未使用,且该车位的业主未在车位微信群中通知当夜返回的,物业可将该车位安排给非固定车位使用证的业主进行使用。

    24小时值班、3分钟回应

    让车位“活”起来并不是件容易事。

    “停车微信群”刚上线试运行时,就收到了很多业主的反对之声——“凭什么我的车位要给人家停,我不同意!”“我车位给人家停了,万一我回来了,别人不走怎么办?”

    为了打消业主的顾虑,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在微信群内和业主解释相关规章制度。“共享车位”项目开展一年多以来,工作人员始终保持24小时值班、三分钟回应、20分钟解决的工作态度。

    业委会、居委、物业从策划到执行多方配合,社区自治卓有成效。通过多管齐下,春申复地城(一期)小区居民停车难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

    据统计,如今,小区共享车位每月基本能达到五六十次。业主们主动参与,将自己的车位共享,在让小区停车位资源“活”起来的同时,小区交通拥堵的状况也从原来日均两起以上,下降到目前的零拥堵。另外,为了进一步填补小区整体车位配比缺口,业委会还为“非固”车辆的业主争取到了附近几个商场夜间优惠停车的权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