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9
文化

上海歌剧院2019演出季发布,歌剧《田汉》《天地神农》和舞剧《嫦娥奔月》将首演

以多部原创“中国故事”向共和国70华诞献礼


上海歌剧院受邀为迪拜歌剧院2019-2020演出季奉上开幕演出,上演西方歌剧经典之作《图兰朵》与中国现代舞剧《早春二月》。图为《早春二月》剧照。 (上海歌剧院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翻看新鲜出炉的2019演出季节目册,会发现上海歌剧院呈现一片  “中国红”。歌剧《田汉》《天地神农》和舞剧《嫦娥奔月》等三部原创新作首演将成为明年歌剧院的重头戏。“歌剧院希望通过多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原创歌剧、舞剧、音乐剧,展示提升歌剧院的整体创作实力,向共和国70华诞献礼。”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看来,经过几年与国际一流艺术家、团队的合作,量的累积将带来质的变化。明年一年间,歌剧院将完成23台63场演出、14场艺术导赏及歌剧沙龙,彰显上海歌剧院“多元、新锐、精湛”的品牌气质。

    《纳布科》《漂泊的荷兰人》《微笑王国》……上海歌剧院在今年以多部与国际一流团队联合打造的西方歌剧经典,交出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而在上个月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一部歌剧《晨钟》以舞台版完整亮相。舞台上大大的红色V字布景振奋着舞台上下的演职人员,也让业界为其呈现出的民族歌剧崭新气质所注目。而这部作品也似乎敲响了新的一年加紧创排中国原创民族歌剧的“晨钟”。

    歌剧《田汉》以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义勇军进行曲》作词者田汉为主角。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田汉是文艺作品反复表现的伟大戏剧家。编剧盛和煜、作曲家苏聪及导演张曼君,都希望在表现其丰富的经历、杰出的创作之余,也希望通过展现其鲜明的个性与浪漫的爱情故事,展现一个与众不同的田汉。

    在日前举行的演出季发布会现场,一曲歌唱家张峰与宋倩的二重唱《上天给了人们智慧的头脑》,揭开神话题材歌剧《天地神农》神秘面纱。剧中,张峰与宋倩分饰神农和听訞。故事讲述炎帝神农“兴农耕”“尝百草”的故事,歌颂以神农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祖先敢为人先、勇于牺牲的美德。该剧由游暐之编剧,陈蔚执导。而76岁的著名作曲家金复载更是首次尝试歌剧作曲,致力于为该剧谱写充满民族意蕴又符合歌剧创作规律的音乐。眼下,他正在反复打磨,这是他对歌剧作曲“处女作”的用心。

    不同于这两部“全新创作”,某种意义上舞剧《嫦娥奔月》算是“翻新”。相比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奔月》和几年前重排的《奔月》,2019年全新创排的《嫦娥奔月》有着全新的主题。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吴洁说:“过往我们常常探求嫦娥奔月的原因,这一次我们想着力呈现嫦娥在月宫感念人间的故事。”编剧曹路生、编导马涛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对故事母体进行新的架构与解读,带来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呈现。

    三部新作箭在弦上,对于过去优秀原创作品歌剧《晨钟》和音乐剧《国之当歌》的打磨与继续演出也提上日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肯定了这种做法,“文艺院团对于已经完成的作品不能演了就束之高阁,只有在舞台上边演边改,才有可能诞生这一时代的精品力作。”这两部作品将进行新一轮的修改打磨,以新的面貌亮相2019年演出季,作为随新一轮“魅力中国红”全国巡演的重点剧目,在各地拓展市场。

    相比于原创,大规模的海外巡演也是明年歌剧院的一大亮点。明年年初,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将完成历时近40天、穿越14个州、途经22个城市的北美巡演。这不仅是上海歌剧院历时最长、密度最高、曲目最多的一次海外巡演,更是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首次作为独立出访艺术团,以纯交响音乐会的形式在海外演出。此外,上海歌剧院还受邀为迪拜歌剧院2019-2020演出季作开幕演出,上演西方歌剧经典之作《图兰朵》与中国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这是上海歌剧院继爱沙尼亚之后再一次登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剧舞台,也是剧院首度亮相中东,更是上海歌剧院的歌剧舞剧作品首度在其他国家重要剧场的演出季开幕演出中亮相,传递中国声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