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风雨沧桑,60年的艰苦创业,60年的发展成就,凝聚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上海市朱行中学在奋斗中保持初心并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开拓创新,在“创造教育”办学特色引领下逐渐形成了一批富有创新特色的优质课程,同时也打造出了其独具内涵的创E校园文化。耕耘六十载,朱行中学脚踏实地行走在探索优质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用质朴的情怀开启一扇扇梦想之门。
◆曲折中奋斗 奋斗中发展
学校在曲折中奋斗,在奋斗中发展壮大。自1958年始,朱行中学经历了学校初创阶段(松江县朱行初级中学)、朱行农业中学、朱行五七中学、金山县朱行中学、上海市朱行中学、蒙山教育集团所属朱行中学6个阶段,至今60年。1958年3月至1968年12月,学校从无到有,因陋就简,几度分合,几度搬迁,跌宕起伏。1969年1月至1978年4月,从五七培训班到五七中学,以多种方式吸纳学生,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也缓解了当时日益显现的升学矛盾,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初级技术人员。如今,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该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624人,教职工92人。
六十年,办学初心不变,一代代教职员工在理想信仰激励下励精图治;六十年,创新理念不变,一代代教职员工在深化改革鼓舞下与时俱进;六十年,立德树人不变,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六十年,学校创造教育渐成特色,德育教育首位主导,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六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提升,现有的92名教职工之中,共有中高级教师54人(其中一名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并且逐渐打造出层次化的骨干教师群体(其中两名为区学科导师)。六十年来,伴随着时代改革的步伐,学校始终与时俱进,形成了“团结、勤勉、创造、求实”的校风,养成了“好学、勤奋、创意、进取”的学风,铸就了“严谨、勤业、创新、奉献”的教风。
现如今,朱行中学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所优质学校,今年学校被市教委列为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又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更是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新起点。
◆多方位合力打造 成就特色创造教育
朱行中学持续推动创造教育品牌发展,建设具有创造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倡导并最终形成具有创造特点的生态化课堂,同时在全校范围内逐渐打造具有创造意识的教师队伍。
该校通过特色课程的构建,实现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建设和学校创造教育三维一体。特色课程体系分为科学技术类、艺术人文类、体育健身类、社会实践类等。《创意扎染》是一门拓展型课程,已成为该校创造教育又一特色品牌项目,课程也被评为金山区优秀校本课程。朱行地区是著名的桑蚕之乡,有着悠久的丝绸扎结技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一走进朱行中学,便能感受到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扎染的味道”。在教室、会议室、走道、图书馆等,校园的各个角落随处都能看到师生的扎染作品。“创意扎染”项目的开展,让学生不但能传承扎染这项宝贵的民族技艺,更是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将她发扬光大。如今,扎染不仅是一门特色拓展课,并且已然成为该校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作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朱行中学不仅把扎染带进社区,带动周边学校一起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将扎染的创新传承带到了大世界非遗课堂,让更多人学习并了解这项民族技艺。随着学校韵染坊工作室和展示厅的建成,该校迎来了一批批市内外友好单位、兄弟学校的来访、参观和体验。项目现上海市优秀非遗传习基地、金山区民族技艺金牌项目,金山区第二轮创新素养培育优秀项目。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关注学生学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好奇、好问、好学为学品行,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生态课堂追求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从理念落实到行动并且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给教师提供可观察、可对照、可反思、可改善的具体指标。因此学校在分析目前课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课堂811”,梳理整合出8个反思,根据反思点提出10条教学要求,对应要求给出10个提示,供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参考。学校将8个反思、10条要求、10个提示作为推进“生态课堂”建设的有效抓手,让教师更清楚地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怎么做?”
教师是立教之基;教师是兴教之本;教师是强教之源。朱行中学不断在实施中重延伸,实践中求突破,努力培养具备创造意识、实践能力、探究精神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朱行中学“金爱心教师”评选活动、“传递感动力量”等系列活动的开展,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教育全体党团员,感染广大教师,以此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该校还鼓励教师“冒尖”,改进并完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稳定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学校推进“青蓝工程”,重视“师徒结对”带教的过程管理,多途径、多渠道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此外,朱行中学还通过“绿色指标”校本化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理论素养。
◆耕耘六十载 喜得累累硕果
数十年来,一代代朱中人栉风沐雨、矢志耕耘,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二十多年间,学校在“实践创新、自主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努力打造具有创造教育特点的创E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创造教育实践研究,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已成为学校旗帜鲜明的办学特色。1999年3月学校被命名为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2004年3月被评为中国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2008年,该校创造教育在创建金山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中已经取得了喜人成果。根据学校特点,朱行中学在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创造教育校本课程,在金山区学校推广使用,广获好评。二十多年来,学校计1600余名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师生团体获奖50余项,2011年起至今有11位学生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小研究员”称号。
此外,该校还荣获上海市教卫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先进家长学校、上海市红十字达标校、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金山区文明单位、金山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金山区德育先进集体、金山区科技特色学校荣誉称号,而这些成果离不开朱行中学每一代人的勤耕不辍、奋斗不息。
春秋六秩丹心励耘,甲子轮回薪火承继。上海市朱行中学将继往开来、不忘初心,使创造教育的“果实”传递给更多学子,成就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
◆开拓创新思维 培养未来公民
近年来,上海以学生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为切入口,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上海市朱行中学在“绿色指标”背景下进行初中创造教育实践研究,正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创造教育,即根据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个性、创新能力为目标,有机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切合上海“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上海市朱行中学践行创造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自爱、友爱、仁爱,好奇、好问、好学的未来公民而砥砺奋进。
朱行中学的创新办学理念由来已久,创新精神早已融于“血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上海一期课程改革的推进,该校教师在教学中勤于创新、勇于实践,由此形成“创造教育科技”特色。受此启示,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创造教育”特色。1978年4月至1997年5月,学校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创出了多个“第一”:在全县乡村中学率先举办高复班,率先举办职业班,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分流。从1995年秋开始,该校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路,“创造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创新理念融为学校追求卓越的强大推动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市朱行中学将创造教育作为长期的品牌方向。在学校创造教育统领下,每一轮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在继续深入的探索中形成新课题再进行后续研究。
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学校自2018年起开始以课题《LIST社会融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的为依托,推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表现能力、生涯意识,帮助学生激发才能、树立理想,正好是《指导纲要》明确的四个课程育人目标: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创意物化、价值体认的具体落实和显性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