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张懿)上海朝着打造人工智能(AI)高地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人工智能场景建设实施计划”昨天发布,推出“AI+学校”“AI+工厂”“AI+医院”等十大应用场景,向海内外企业发出“英雄帖”,征集技术方案;同时,也邀请市民、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需求,向AI公司提要求。这是国内第一次面向AI场景广泛征集应用需求,有助于破解AI的发展瓶颈。
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会怎样重塑我们生活的城市?技术发展将沿着什么脉络前进?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根结底,这不只取决于研发者,最终还是得由用户说了算。经过梳理,上海这次集中发布了10个AI核心应用场景——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工厂、园区、交通、政务、金融、安防。此外,有19个具体点位发布了详尽的需求报告。
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市十医院副院长李济宇等“需求侧代表”昨天应邀现身说法。根据他们的理解,AI技术应该融入校园、医院的所有环节,既帮助校方或院方完善管理,也要为教师上课、医生执业赋能。从这两位教卫界代表的口中,记者听到了不少新词,代表了他们最希望拥有的“AI秘密武器”,包括“课堂学习情绪捕获系统”“智能化自动阅卷系统”“基于增强现实的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基于体感技术的家庭康复训练系统”等。
作为政府用户代表,静安区副区长周海鹰希望AI技术能在决策支持、事中事后监管、政务办公等三方面为政府部门构建智能平台。他举例说,在对不同市场主体进行监管时,AI要能从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大数据中,快速挖出风险点;而在起草文件时,也希望得到知识图谱的帮助,提高起草效率。
社区是AI重要的“落地点”。在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生义看来,养老服务、物业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开门七件事”,件件都有AI可以大展身手的空间。AI能为独居老人提供远程监护,为社区安防构筑人流管理体系,并让居民获得AI化的全科医生、停车助手。
据市经信委透露,这次上海发布的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从“点线面”入手,带动AI应用普及。学校、医院、工厂、家庭等,主要是“点”上推进,集中展示AI在特定场景下的纵向应用,打造整体式解决方案;交通、政务、安防、金融是从“线”的角度展开,希望体现AI对特定行业的带动作用;园区、社区等更侧重依靠AI对区域进行全面赋能。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立足全局加强谋划,打造AI时代的新型智慧城市,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精细化管理三个维度,推动AI技术更好服务于增强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市经信委表示,此次十大场景的发布有助于带动一批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驾驶产品的加速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打造出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6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