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9
文化

99%的音乐版权交叉授权,1%的独家内容在哪里——

在线音乐平台下半场“抢”什么


    ■本报记者 卫中

    在线音乐平台最近动作频频。不久前,网易发布公告显示,网易云音乐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6亿美元(约41.8亿元)。面对99%的音乐版权交叉授权,只有1%的内容属于独家,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格局大势已定,而“烧钱”也似乎是在线音乐竞争的日常。那么,进入下半场竞争的在线音乐平台获得新的融资,将会用在哪里?募集式的原创音乐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人均音乐支出将翻两番以上,主要集中于在线移动音乐领域。一方面,正是因为看好未来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发展规模,投资方才愿意提供新一轮融资。另一方面也是在线音乐市场进入精耕时代,多元化的细分内容作为互联网的“长尾”,成为各家公司不容忽视的重要战场,在为既有内容“血拼版权”和加大对原创音乐人的扶持之间如何选择,成为在线音乐的变数之一。

    人均音乐支出将翻两番,新融资投向何方?

    “竞争的核心其实在于1%的独家授权。”今年上半年,腾讯音乐、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数家公司围绕音乐版权混战结束,在国家版权局的协调下各家实现了“99%的音乐版权交叉授权”。

    业内人士表示,在线音乐领域竞争的四个要素分别是曲库、音质、交互和推荐算法,其中曲库的重要性居于核心地位。在线音乐领域同样具有典型的互联网“尖锋长尾”特征,数量只占到1%的独家授权单曲占据了大部分的播放量。

    那么,如何让这1%的内容被用户知道,进而推送到有相关需求的用户身边形成消费呢?背靠社交软件具备先天流量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内某网络巨头旗下的几家在线音乐平台在这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根据中国传媒大学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曲库规模市场排名第一,达到了1700万首,并且牢牢把持了环球音乐、华纳音乐和索尼音乐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旗下三家在线音乐平台共同占据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最大份额,而其他几家在线音乐平台则面临同样的问题——缺失关键的1%独家版权的在线音乐平台很容易被边缘化,曾有用户戏称某在线音乐平台“什么都好,就是听不到歌”。

    看似格局固化,但中国音乐市场潜力仍然十分巨大,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IDIA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音乐流媒体付费市场。但按照人均计算,中国付费音乐市场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人均音乐支出将翻两番以上,并且主要集中于在线移动音乐领域。也正是因为看好未来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发展规模,投资方才愿意提供新一轮融资。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称,资金不可能投入版权战的无底洞里去,“给用户提供高品质和个性化内容”“对用户体验的追求”的独特优势,以及“在培育独立音乐人上是明确的领导者”才是未来投资的选择方向。

    竞争升级,从“抢”独有内容到“养”竞争实力

    在线音乐领域的追逐者,机会在哪?

    向音乐版权数量发起“正面进攻”基本无望的情况下,交互和推荐算法的竞争比重正在增加——有在线音乐平台推出功能丰富和形式独特的歌单模式,让音乐发烧友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组建属于自己的个性歌单,还有平台深挖社交资源,歌曲下的评论互动板块呈天然的社区形态,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

    内容开发也成为各家在线音乐公司的努力方向,不止一家企业正在加强原创音乐人培育。如腾讯音乐的“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以及虾米推出的“寻光计划”。网易云音乐开的“石头计划”则为入驻音乐人开放赞赏功能,吸引原创音乐人入驻。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木小雅,以其原创作品《可能否》横扫全网,带些慵懒的“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可能我见了黄河才会死心吧”歌声回荡在无数人耳边,上线五个月播放量已经超过七亿次,评论量超过25万条。

    1%出现个性化细分,一方面是各家在线音乐平台对新内容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线音乐市场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多元化的细分内容作为互联网的“长尾”成为各家公司不容忽视的重要战场。近日,古风音乐《敦煌定若远》成功在短短5分钟内募集20万元,随即在腾讯系在线音乐平台上架销售。正是通过互联网的特性,才能把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古风音乐爱好者集中了起来,形成一块大市场。

    业内人士评价,度过烧钱阶段后的各家在线音乐平台开始沉浸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原创音乐人的发展上,对整个音乐行业来说是好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