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雨伦)第三届“丝路学·青年论坛”昨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闭幕。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别区域研究,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丝路学研究三个专题展开讨论。
“丝路学”缘于“丝绸之路”,是一门20世纪问世的新学问,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地理等多个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丝路的历史与现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全球丝路学发展开拓了新的学术空间,也为中国“丝路学”复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闵捷博士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伊拉克因其区位优势及文化影响决定了其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中国与伊拉克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缔造方,推动了多元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当前,伊拉克已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基于此,中伊深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时,不仅要做好建设项目对接的具体事宜,更要借助丝路精神推动中伊人文交流,在帮助伊拉克民众战后重建信心的同时,重构中国形象,从而为共建“一带一路”消除隔阂,为实现发展、繁荣提供内生动力。
本次论坛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等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