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6
国际

首届进口博览会成交额背后,是像大海一样广阔的中国内需市场

感受消费升级“脉搏”,加分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五洲交汇,万商云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奏响了一曲澎湃激昂的世界经贸大合唱。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30万平方米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从高精尖装备到舌尖上的美味,从智能汽车到医疗器械,每个展区都是人潮涌动,订单额屡创新高。

    按一年计578.3亿美元成交额的背后,是像大海一样广阔的中国内需市场,是如波涛般汹涌的消费升级潜能,更代表着中国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惊人内需市场容量令全球客商瞩目与期待

    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显示,2008年—2017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100%,达到105.7%。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2007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中国惊人的内需市场容量令全球客商瞩目与期待。进博会这场高规格经贸盛宴,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会,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带来57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下足力道“掘金”中国市场。参展商带来了众多新品。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

    裁曾锡文一连几天都在“四叶草”站台,亲眼目睹采购商的热情。◆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这次联合利华带来了全新引进的30多个品牌、400多种产品,以进博会为契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体验最新优质产品。

    参展商带来了针对细分市场的特色产品。专注于生产汽车天窗的“隐形冠军”、德国家族企业伟巴斯特,首次把声控天窗和手势控制天窗带到中国,前者甚至还能识别各地方言。

    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指出,消费升级浪潮之下,人们对于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消费市场对于进口产品具备强大的承受能力。

    以需求为指引,感受消费结构升级变化

    中国国际商会、德勤、阿里研究院前不久共同发布的《中国进口消费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消费品进口市场有着巨大潜力。中国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正从低端商品向高品质商品转移,从原来模仿式、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移。扩大引进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及重要的生产性服务,是这一轮“买买买”的关键点。

    激发进口潜力,进博会为更多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搭建舞台、提供渠道。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

    徜徉在进博会七大展区,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脉搏”。在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参展商对于消费升级的理解,对应着“纯天然”“有机”“高科技成分”等更有品质感的“标签”;在汽车展区,人工智能、环保、新能源等全球汽车前沿技术始终是关键词;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51个国家或地区的286家参展商带来了医疗领域的“中国首秀”,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

    扩大进口是消费升级的必然需求,从采购商的热情中便能得到答案: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164.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展现出消费升级的巨大潜能和市场吞吐能力。

    汇聚世界精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来自捷克的“80后”米切尔·延西克在服务贸易展区租了一个展位,他的公司从事婚庆旅游服务,以前一直做日韩客人的生意。这几年,中国新人们咨询旅行结婚的电话数量不断攀升,小伙子便打定主意,转战中国市场,要为中国新人的美好生活“添彩”。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去年已降至29.3%,但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的空间则刚刚被打开。进博会连通世界、海纳百川,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中国普通消费者。

    欧洲最大乳品集团Arla中国区总裁刘新为认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有机食品为代表的优质产品需求会快速增长。纽仕兰公司则认为,三天时间,一瓶牛奶从牧场到餐桌,正成为角逐市场的新“标配”,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吃”这件事有了更高要求。

    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36.6万亿元。进博会期间,中国巨大消费潜力再次得以集中呈现,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