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卉 何易
以售卖生鲜产品为特色的盒马鲜生,在新鲜这件事上栽了跟头。近日有市民爆料,在盒马鲜生大宁店购物时,看到一名工作人员在为售卖的胡萝卜更换标签,原有标签上的日期竟然是六天之前。
盒马鲜生是以颠覆传统零售模式的形象出现的,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消费者相信它所售卖产品的新鲜度和食品安全有足够保障。但“标签门”无疑给它以及它所代表的“新零售”的形象泼了一盆冷水。其背后足以反映出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新零售”们所建立的品控机制,是否还存在漏洞?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跨界“新零售”的监管,是否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事情由市民方先生爆出:11月15日,他在盒马鲜生大宁店购物时,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给出售的胡萝卜更换日期标签,旧的日期显示是9日、10日、11日——最早已上架六天的胡萝卜,在人为操作下“改头换面”。
方先生立刻向盒马鲜生投诉,门店的处理结果却是推给外聘员工,认为是“私自行为”,希望消费者理解这种“失误”。方先生又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投诉。据悉,这名涉事员工已被盒马鲜生大宁店开除,同时公司方面承诺将赔付方先生1000元现金,希望他撤销投诉,但方先生拒绝了。
“标签门”事件继续发酵。盒马鲜生已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关于盒马鲜生大宁店员工给胡萝卜更换新标签一事,经核查属实。声明称,“这严重违背了我们对消费者的承诺。即日起全国范围内门店开展自查,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不管这一“标签门”事件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但它还是足以给新零售从业者敲响警钟。“标签门”暴露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解决,那么,有可能会把消费者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毁于一旦。市民不禁担心:像大宁店所发生的“标签门”,到底持续了多久?门店是不知情还是有意为之?“新零售”的品控机制,是否还存在诸多漏洞?随着“新零售”今年以来不断跑马圈地、扩张规模,其后续管理能否有效跟上?
盒马鲜生在声明中提及“此事暴露了盒马鲜生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如今,盒马正在全国高速扩张,是时候该修补这些“关键漏洞”了。否则,就有可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标签门”曝光的同时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相关部门对于跨界“新零售”的监管,是否也应该跟上?这些新业态的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众所周知,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改变了传统业态很多旧有模式,其业态融合了商超、网络零售、外卖服务等环节,更为复杂。与此同时,这些“新零售”推出的产品也有创新。这些经营上的突破,意味着食品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也要与时俱进,要“打破围墙”,跟上脚步;对于商家所宣传的新概念,监管部门应该有相应的监管措施,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标签门”事件也可以是对新业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方法的一个机会。
据了解,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昨天已对该事件立案调查,并对盒马所有产品的标签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对各超市卖场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