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4
镜头纪实

记录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引发公众共鸣


在时光长廊里,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服饰随着年代变迁,勾起了人们的记忆。
时光博物馆内,孩子们在旧式客厅内玩起了过家家。
展台上各年代的旧物件,成为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
展览现场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完美呈现了上海浦江两岸绚丽的景色,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实景沙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航天成果展示区陈列着航天员穿着的舱内外航天服原件。
中国制造和先进的深海探测技术让“可下五洋捉鳖”成为可能。
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前,航母、军舰、坦克等组成的阵列吸引了观众驻足。
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还原当年场景。

    摄影/本报记者 袁婧

    浦东陆家嘴实景沙盘、进博会吉祥物进宝、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凤凰牌自行车、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家博物馆前的人流排成了长队,由中宣部等主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这里举行。

    走进展馆,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多角度、全景式铺展开一幅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厅内,党中央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关键抉择,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大国气象,都被一一记录。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希望的田野”展区内,这18位农民当年按下红手印的场景被还原成一组浑朴有力的雕塑。雕塑旁边,摆放着当年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各种票证,有粮票、布票、肉票甚至是自行车票,这些票证见证着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繁荣的历史。

    雕塑对面,大型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上海飞速发展的各种场景——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科学城上海光源、浦东机场、中国商飞基地、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一一掠过,浦东陆家嘴实景沙盘配合着不断闪现的新地标,处处彰显上海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40年间的变化,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50后、60后来说,展览中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勾起的是过往的记忆;对70后、80后和90后来说,展览更多地是触发了大家对今天美好生活的共鸣。尤其是在航天技术和航海技术展区,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高科技装备模型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拍照留念。

    展览不仅好看,也好玩,展区内互动环节随处可见。北区楼梯拾级而上,展示了40年来百姓服装的变化;二楼是一个小小的“时光博物馆”,一间旧式客厅瞬间把人拉回过去的时光,参观者可以在皮椅上坐一坐,留下一张穿越时空的照片。

    展览安排设计了“伟大的变革”“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和“面向未来”六个主题内容展区,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制图/王梓含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