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雨伦
第四届“伟大丝绸之路上的多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萨·阿戈扎姆赫德热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区域间研究所所长弗·伊·诺罗夫,与来自俄罗斯、中亚与中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与人文交流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丝绸之路”上多元价值观的相互融合应当从解决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中的问题开始。在当代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动力。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
在推动“丝绸之路”多元价值观不断融合的同时,还需要看到人文交流合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斌副教授认为,推动多元价值观的融合需要从发现和解决人文交流合作中的问题出发,这是让“丝绸之路”上多元价值观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关键。
上海外国语大学汪宁教授建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当从建设以民族语言为主的文化战略做起。“丝绸之路”开放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互联互通、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在成为当代新型国际关系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重要保障。
在中欧班列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发以后,在过去的三年内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中欧班列的开行目的地也从最早的德国杜伊斯堡等西欧海港城市逐步向欧洲内陆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地拓展。然而,俄罗斯铁路公司客座研究员杨杰认为,总体而言中欧班列对于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起的经济带动效应还不大,双方应努力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益。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与国立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