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6
国际

李克强出席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提议

平衡推进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15日,新加坡,在东盟与中日韩的(10+3)峰会举行前,一名工作人员在调整三国国旗。 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新加坡11月15日电(记者杨定都 夏立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出席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领导人以及韩国总统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出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持会议。

    李克强在发言中表示,在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东盟各国和中日韩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10+3国家应继续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在昨天举行的第二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尽快推进RCEP最后阶段谈判,最终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水平、互惠共赢的自贸协定。当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希望各方平衡推进这两项自贸安排,以实际行动对外发出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号,为地区发展提供稳定、自由、法治化环境,共同促进和平、稳定与繁荣。

    李克强就下阶段10+3合作提出建议:

    ——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各方同意将尽快完成RCEP谈判,中日韩也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推进三国自贸区谈判。建议通过10+3经贸部长会渠道,各方密切配合,研究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愿景和推进路径,让这一倡议从理念变成行动。

    ——强化金融安全。切实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支持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提高经济监测能力,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预防与救助体系。

    ——开拓创新合作。创新可以成为10+3合作新的增长点。中方倡议明年举办10+3青年科学家论坛,欢迎各方积极参与今年8月在中国成立的10+3中小企业服务联盟。

    ——促进包容发展。10+3成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平衡,我们要坚持包容普惠发展。积极推进第三方合作,探讨以“中日韩+X”的方式,优先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

    ——拉紧人文纽带。中方倡议在“东亚文化之都”和“东盟文化城市”基础上建立“10+3文化城市网络”。中方将继续办好10+3大学校长论坛、媒体合作研讨会等项目,营造开放对话、互学互鉴良好氛围。

    李克强强调,中方愿与各方一道,抓住机遇,凝聚共识,密切协作,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不断前进,共创地区美好未来。

    与会领导人表示,10+3合作作为东亚合作主渠道,是地区最富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发展势头良好。10+3成立以来,地区贸易实现巨大增长,使东亚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展望未来,各方一致同意尽快完成RCEP最后阶段谈判,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增加本币使用,拓展“中日韩+X”、智慧城市、创新、电子商务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在金融、教育、文化、农业、减贫、环境、卫生等领域合作。面对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各方表示将团结一致,共迎挑战,推进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据新华社新加坡11月15日电(记者李晓渝 赵青)第33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15日在新加坡闭幕,多边共赢成为此次系列会议主旋律。

    在闭幕式上,李显龙把象征东盟轮值主席国身份的木槌,交给下任主席国泰国总理巴育。

    会议期间,在东盟与中国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之际,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双方关系发展做出长远规划。李显龙在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这一文件确立了东盟与中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推进务实、互惠的合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