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8
文汇教育

改善教育生态,需独立专业的“教练”和“裁判”


    编者按

    基础教育应试倾向严重,但长久以来却很难改变。本报于9月25日、26日头版刊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不能被考试挤压”系列报道。报道中有专家提到,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有客观而专业的监管。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教育督导一直是教育部门的内部督导,这使得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很多问题不能被发现。有专家坦言,要真正把第三方督导落到实处,难度非常大。

    从2016年开始,上海对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督导。这是第三方督导的首次尝试,希望借此改变过去教育督导那种集“教练”“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的情况。

    ■郭长江

    今年底,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行的历时一年半的发展性督导工作将告一段落,全市高中教育最高水平的56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完成一次“全面体检”。上一次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还是2005年。

    此次“全面体检”完成后,各级各类高中的“健康指标”也将出台,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全市高中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督导工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学校教育遇到的问题不少,应试教育倾向仍然严重,素质教育虽轰轰烈烈,但不断受到应试的挑战和挤压。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改善固然可以靠教育部门的自我调节,但教育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与专业化,也是改善教育生态的制度保障。

    然而,教育督导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多困难。确立教育督导独立的地位与教育督导独立地、不受干扰地发挥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开始,教育督导真正获得了法律层面的独立地位,结束了以往教育主管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裁判员”的局面,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被暴露和放大

    教育督导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83年7月,在全国普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出台了《建立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的意见》,要求区县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设立督导机构。其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成立了各级督导机构,推动教育督导工作。

    1989年10月,上海市教育督导室正式成立,且不再依附于各区教育局,这也意味着教育督导从“自己监督自己”变成了“别人监督自己”。但直到2012年我国出台《教育督导条例》,从法律层面对教育督导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才使教育督导工作从此有法可依。2015年,上海出台地方条例,原本教育部门自己监督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裁判员”的做法,在法律上不被认可。

    随着督导机构和制度的日益健全,以及督导工作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暴露,并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并被更多人知晓。

    本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性督导,就是新的督导制度建立起来后的一次全新督导。比如,教育督导在入驻学校前,先通过网络采集学校发展的数据,其中包括两轮发展规划、教学质量报告、课程体系、教师学生家长全样本问卷调查等。而专家现场督导时,则有明确的指标,以确保客观和公正。督导人员除了政府认定的督学以外,专家队伍还包括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教研员、普教研究所研究员、大学教授等。

    此次全新督导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学校普遍存在课时超标现象,课堂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方式变化不大;有的学校十年没有制定发展规划了;有的学校近视率极高:高一93.00%、高二95.02%、高三97.78%。

    通过督导工作,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虽然当前教育督导尚并不能对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关键作用,但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必将带来变化,就好比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天终将到来。

    集中性的督导也有缺陷,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常态化和专业化督导,避免“督导过程中非常重视、问题讨论时非常热烈、督导结束后面貌依旧”的局面,既让学校有更多发展动力,也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不可否认,学校的有些问题靠一两天集中督导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课表上一应俱全,实际教学却严重缩水”“体育老师常常有事,一到要考试的时候,就会突然生病”,甚至“不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计划提前学、赶进度”等。一些过程性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性问题,一两天集中督导未必暴露,因此教育督导要发挥作用,常态化和专业化必不可少。

    《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对所辖学校应当每三至五年至少实施一次综合督导,并根据需要就教育普遍性问题和教育重点工作等开展专项督导。对于教育督导所需的数据,应事先收集,保持常态化。

    比如,每个学期学校的课表一经确定上报,就不能随意改动,任何改动,都必须在网上留下痕迹。每个学期结束后引入学生网上对任教老师和所学课程的打分评价机制,并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教师的教研活动在网络上必须有计划、有记录、有痕迹等。这样,到开展教育督导时,就无需再让学校、教师和家长花费额外的时间专门填报。而通过过程化监督,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政府,并反馈给学校。学校对督导发现并指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回复和改进的措施。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要追踪问题整改的情况。要避免“督导过程中非常重视、问题讨论时非常热烈、督导结束后面貌依旧”的局面。

    教育督导的专业化,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督导队伍要专业化。教育督导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建立起一支以在职专职督学为主体、兼职人员为辅助、独立开展工作的高专业化水准的督导队伍。应建立专门的督学研修中心,为督学建立专业发展的平台,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领会教育改革的精神,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督导所依据的指标体系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督导是一门科学,因此督导的内容,指标应该清晰而有体系,评估要素必须明确,观测点是可操作的。教育督导必须在客观数据收集、科学统计分析数据的定量研究基础上,再结合专家的经验进行判断。

    督导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要与时俱进。督导处理的数据众多,信息量极大,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录播评课、网络打分等技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率。教育统计软件的应用,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更清晰地呈现数据的特征,还可比较不同学校间的差异,给评判奠定重要基础。

    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让学校有更多的发展自主权和发展动力,也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这是督导工作的初衷,也是督导工作长期努力的方向。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