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6
国际

APEC将坚定发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任晓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7日至18日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会议。

    一段时间来,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消极倾向和做法盛行一时,在此背景下,今年的APEC会议料将以声明或宣言的形式发出声音,坚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反对保护主义。

    稍作审视,我们即可观察到: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近两年间,我行我素,不断“退群”,从多边主义后退,几乎视多边组织和机制为无物。美国总统将不出席本次APEC会议,而改以副总统代之,就是这种轻视的又一反映。其次,APEC北京会议于2014年明确确立了建设亚太自贸区(FTAAP)的目标,在接下来的两年间,FTAAP集体战略研究得以完成,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落实。APEC的工作规则,大体上是基于自愿原则,在自愿基础上通过达成共识而采取行动。在一个成员多达21个的集体中,当机制的约束力较弱时,要推进FTAAP并不容易。

    总体而言,可以预计今年APEC会上将集体发声倡导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重申开放的地区主义,在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业、投资和原产地规则等具体领域努力取得进展。从这一意义上说,APEC进程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但与此同时也会显示出较多的局限性。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言,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发展将体现在APEC之外的机制中,在本地区内,尤其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参与RCEP谈判的国家包括东盟10国、中、日、韩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6国。经过数年谈判和几次推迟,RCEP谈判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各方亦曾表达意愿,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谈判。中国对RCEP谈判持积极态度,努力推动年内缔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根本上说,这是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相一致的,也是若干年来中国以双边或多边形式持续与若干个国家商签自贸协定进程的继续。

    然而,RCEP谈判仍有一些障碍和阻力需要克服,比如对于协定的达成必不可少的降低进口关税事宜,有的国家仍表示反对,这表明分歧仍存。但即便RCEP年内还是无法“杀青”,完成谈判达成协议在可见的将来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这将成为本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

    虽然与“务虚”的APEC相比,RCEP所推动的一体化步骤更具实质性意义,但APEC本身亦可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所推进,例如推动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建设取得进展、基本建成APEC贸易增加值数据库等,尽管步子可能是比较小的,并非那么大刀阔斧,毕竟,要协调各经济体采取自愿基础上的集体行动是不容易的。

    除了亚太经济合作这一“本义”外,APEC还为各成员领导人的双边外交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几年前钓鱼岛“国有化”危机后中日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就是在APEC 2014北京会议期间进行的,今后APEC这一场合依然可以发挥这方面的积极作用。人们不妨对APEC 2018抱持务实的期待。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