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DS5
文汇读书周报;三味书屋

在黑暗中发现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读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瑞士]荣 格著
陈美锦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海涛

    荣格说:“错误也是知识建立的基础。”这句论断折射出荣格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关系。荣格还说“所有心理学都有主观性,我自己的心理学也不例外”,呈现了心理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我”的心理学到“我们”的心理学的必然经历。“我”的心理学属于由我的经验与灵感启示中产生出的主观性心理学,“我们”的心理学是相对客观的心理学。对人类心理的探索,就如行进于黑暗中,荣格与弗洛伊德都是行走在黑暗里的探索者。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中,荣格认为其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心理研究,源于东方。全书由13个章节组成,笔者最为欣赏的,是其中的《心理学与文学》和《原始人的心理》。

    科学之昌明,是原始人无法想象和企及的。但在心理及心理学上,我们与原始人相去并不远。原始人不懂心理学,我们是否真懂?事物间的因果关联,原始人用集体表象解释,并相信没有人会死于生病。“相较于我们,原始人的逻辑性不会更强或更弱。他们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观点和动机,与我们存在差异,这是仅有的区别。”他们分辨善恶的标准很简单,“我与敌人的妻子偷情是善,敌人与我的妻子偷情是恶”,简言之就是“善即利我”。原始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由隐形、武断的力量,即意外推动产生”,或者说,“一切自然皆非自然”,科学的进步则让我们去掉了“非”字。

    在原始人思想意识向现代人迁移进化的过程中,一切功劳的原始基础都隐藏于时间这个变量中。从心理学角度反观时间,我们可以理解过去、偏远、蛮荒之部落的环境、心理、心态。同样,这个“时间原理”也适用于我们理解未来。

    文学中的科幻小说,是现代人对于当下的解读与对未来的预言,不管这种解读与预言是否成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警惕的伦理界限。

    相较“艺术源于生活”,荣格的无意识理论可能更具合理性,在一定的心理层面可解释历史上一些流派产生的内在原因。这是荣格心理学与文学的完美联姻。荣格说:“时代与个人类似,希望得到补偿、调整,因为其在意识观方面存在不足……无论谁,都要在无意中受命于那个时代的命令,借助行动,将所有人潜意识中的想要实现的目标和路径明示出来。”这是在集体无意识作用下完成的。某个时代的群体心理焦虑、心理期盼、心理恐慌,会在一个恰当的契机下,在文艺作品或某个事件中发酵,转化为显意识,从而形成某种思潮、流派、主义及其源动力。从作品层面说,作者只是将先天经验及个人无意识和意识以后天所谓经验的形式注入作品并使其有序化、逻辑化、情节化。

    “作者是基本只相当于自己作品的工具和附庸,所以让他解释自己的作品,就成了不合理的要求。解释作品这项工作应由别人或后人承担,毕竟他已竭尽全力完成了表达的工作。”荣格这段论述与卡尔维诺在《文学中现实的层次》中的写作主体论异曲同工。

    这里还存在作者如何看自己作品的问题,即写作目的、目标等。这个论述是无意识被意识遮盖后的产物,且其所表达的意思要符合社会对其的要求,从而否定无意识在写作过程中的存在性与原生态下的不自觉奔涌。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触及了一个命题——文学作品中的预言性。也许这个命题具有不客观性,但笔者相信,从心理学层面,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中那些现实与迷幻共存的文字来源。

    人们活着时希望看到自己死后的样子。这似乎是伪命题,但我们有时需要看到过往中自己的那一部分,看到自己被从思想、情感与行为中剥离出来的那一部分是怎样活着的,或者说,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活着,希望这种剥离出来的活着能成为别人重复上映的电影。这是一种唯美、凄婉与希冀。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以书名赋予了现代人一个使命——“我们需要寻求灵魂”。由此,荣格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用这一现在进行时完成了心理探索的哲学意义。更具隐喻意义的是,这个使命将伸向人类的未来。因为现代人是流动的,流动不仅存在于意识之海,还指那层漫天般的信息雪正遮盖着人们的灵魂,陷现代人于某种“黑暗”。

    这种“黑暗”,正激起人类踏向黑暗的勇气,去发现全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