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5
要闻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解读进博会的上海机遇

为城市赋能打造“上海版本”全球城市


进博会闭幕当天,参展商、志愿者依依不舍,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赵立荣 叶辰亮摄 制图:冯晓瑜

    ■进博会的举办让上海迈上一个全新台阶——我们已不再是静静等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集聚,而是由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举办一个国家级的、对全球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提升城市能级。换言之,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主动为一座城市赋能,进行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与辐射

    嘉宾:诸大建(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同济大学教授)

    采访者:樊丽萍(本报首席记者)

    “进博会的举办,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发生的一次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事件。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必将对上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谈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认为,改革开放至今,上海经历了几次影响自身发展的大事件: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上海承办世博会;今年,进博会在上海举办,而这必将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时,常年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大建给出了一则他的判断:进博会将助推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同时,我们也将向世界呈现建设全球城市的“上海版本”。

    告别常规模式,提供全球城市的“上海版本”

    文汇报:很多上海市民特别关心一个问题:进博会的举办能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溢出效应?您提到,进博会将提供建设全球城市的“上海版本”,具体含义是什么?

    诸大建:根据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按照英国著名城市研究学者格雷格·克拉克在《全球城市简史》一书中的主要观点,目前“全球城市”的概念主要有三个版本:一是强调跨国公司总部概念,认为全球城市将主要集聚在CBD地区;二是强调生产性服务业概念,认为全球城市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三是根据如今特别强调的“金融科技”概念,认为全球城市要把金融功能与创新创意整合起来,将吸引力和辐射力整合起来。

    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路径是什么?过去,我们一直在积蓄发展的能量。比如,吸引跨国公司来沪投资,发展总部经济等。正因为有过去这些年的基础,进博会的举办将让上海迈上一个全新台阶——我们已不再是静静等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集聚,而是由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举办一个国家级的、对全球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提升城市能级。换言之,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主动为一座城市赋能,进行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与辐射。

    进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影响,在我看来,有一点非常重要,且会在未来逐渐体现出来:这次盛会将让上海告别城市线性发展的常规轨道,进入非线性的快速发展通道。在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征途中,我们有望打造“上海版本”,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打响“四大品牌”,努力成为中国消费的“码头城市”

    文汇报:此次进博会上,展品内容十分丰富,让人眼花缭乱。您特别关注哪一类的展品?上海正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进博会开启的“全球购”模式,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

    诸大建:进博会中,除了各种民用消费品,还有一批非常有看头的展品,那就是集中体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高精尖技术,以及在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涌现的服务类产品。

    如果说进博会开启了一个“全球购”的平台,向世界释放了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消费”的清晰信号,那么,作为东道主的上海,理应要扮演助推中国消费升级的“桥头堡”角色。

    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供给侧来讲,仅提供一些普通的日用消费品已经远远不够了,未来的上海要更多地从全球城市的站位出发,让“上海购物”与“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文化”相互碰撞,努力成为中国消费的“码头城市”,通过发展基于创意创新的高端服务业,引领中国消费升级。

    当我们放眼世界,观察伦敦、纽约等城市就会发现,真正的全球城市和普通城市是有区别的。一般的城市,基本属于生产型城市,基本遵循“工人跟着产业走”的模式;而全球城市则是消费型城市,由于全球城市对高端人才有天然的吸附力,而这批人才的到来又会带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所以全球城市必然有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在文化、创新、金融、营商决策环境等方面拥有良好的、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

    一如既往当好“排头兵”,在长三角发展中提升服务能级

    文汇报: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给上海送上了一份“大礼包”: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二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上海未来发展来说,这份“大礼包”蕴藏着哪些制度红利?

    诸大建:面向2035,完成由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飞跃,成为卓越全球城市,上海一定不能自我满足,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全球城市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个点,而是要在城市区域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所以,通过承办进博会,上海也要从全球城市的溢出效应方面多做考量,尤其是在空间布局上,要更有利于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

    这次习近平主席给上海带来的  “大礼包”,对上海来说意味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从不同方面给上海提出了要求。在中国着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上海要一如既往地发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

    未来上海的发展,将在两个扇面上持续发力:东边以浦东为核心区域,主要是面向国际航运、创新等进行布局;西边以大虹桥为核心,主要是面向区域的贸易、物流等进行功能配置。

    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未来的上海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在很多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