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2
要闻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盘点”之一

进博会成推动经济全球化顶级平台

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来自德国、日本、肯尼亚和乌克兰的参展商和工作人员展示不同语言版的“明年见”。 均新华社记者 侯东涛摄
题图照片: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视觉设计:李洁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中国和各国搭建的全球开放合作的舞台永不落幕。 本报记者 刘栋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有“四叶草”之称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派生机勃勃、开放繁荣景象。汇聚四海关注和期待,指引未来进步与发展,经过6天精彩呈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昨天落下帷幕。

    新时代,共享未来!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一周,参与进博会的所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和展商,与中国境内外的采购商一道,充分交流、共同谋划,收获了丰硕成果,书写下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崭新篇章。初步统计显示,进博会举办期间,累计进场客商和观众达80万人;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阐明了推动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展现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前行的胸怀与担当,赢得中外人士广泛赞誉。

    这是世界与中国携手共进的舞台,这是企业与百姓互惠共赢的盛会。

    八面来风,惠及天下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博览会,被外界称为国际贸易发展史的一大创举。统计显示,本次进博会举办期间,众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各国际组织领导人到会,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吸引采购商逾40万名。进博会已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包容互惠发展的顶级平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八面来风,四海融通,惠及天下。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进博效应”已得到充分展现,并将持续激荡回响。

    进博会开幕当天,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更宣布将在未来15年,中国要从全世界进口30万亿美元的商品以及10万亿美元的服务。从“卖遍世界”到“买遍全球”,跨越中的中国拿出如此丰沛的红利,不仅能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让全球感受到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脚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称赞说,中国架设了“通向未来、通向繁荣的桥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认为,中国的开放“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对我们自己而言,面对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变化,中国也需要不断调整适应,积极引领全球价值链重塑,确立新定位,构筑新优势;同时,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国需要抓住机遇,培育新动力,打造新亮点。从这个意义出发,进博会是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中国要做全球化的贡献者,并从全球汲取智慧与动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坚定选择众行而非独行,选择共建“百花园”而非营造“后花园”。

    海纳百川,风气之先

    能成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这是上海之幸,也是上海之机。上海举全市之力精心筹备,最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风范,显示出服务全国、勇挑重担的担当,演绎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那么,大海对上海的意义不言而喻。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是中国进步的缩影。成功举办进博会,让上海为世界所瞩目,也让上海人民深感自豪。

    进博会筹备与举办期间,上海构筑起安全、有序、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无论是安保还是交通,场馆服务还是综合保障,上海以锲而不舍的劲头、追求卓越的精神、扎实有效的举措,对标国际一流,展现城市品牌,为进一步打开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之门、友谊之门、开放之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上海将代表国家承担的三大重要改革使命,包括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我国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将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将获得强大新动力,上海也将构筑起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优势。

    当世界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当中国不断将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上海凭借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有机会成为全球城市和经济体系的关键枢纽,并且代表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舞台中央。

    千帆竞发 奋斗为要

    30万平方米展区,8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的综合展,七大企业展、5000多款首秀产品、100多类最新技术……这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呈现的精彩。

    透过“四叶草”,由外而内,世界看到了由14亿人口、7.5亿网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巨大市场;由内而外,中国老百姓看到的是消费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以落地的无数种可能。

    从“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果篮子”,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医药产品、新能源汽车、高大上装备,再到金融、文教、旅游、物流、创意等服务。进博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它将消费升级的绚烂前景传递给所有眺望者,给人信心,催人奋进。

    当然,对本土企业来说,进博会也将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捕捉高质量发展的信号,看清自己转型升级的方向。在进博会开幕日举办的论坛上,马云的一句话,点出了本土企业的挑战与机遇。他说,未来15年我国将进口40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这会改变现有贸易格局,可能让很多企业感受痛苦;但是,中国完全可以应对这种改变,就如同中国成功应对了“入世”挑战一样。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美好的未来,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更何况,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随着进博会越办越精彩,全世界的先进理念、技术以及合作机会将不断涌来,而中国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也将不断优化完善,不断缩小与世界一流的差距。

    告别是暂时的。盛会落幕,但“6+365”一站式交易平台将继续服务全球客商。

    告别是为了再次相会。进博会不仅将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历史大势浩荡前行,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四叶草”的这一曲全球大合唱,唱响了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与期待,也唱出了中国与世界共享繁荣发展的信念与前景。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