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动车适用各类服务场景
丰田汽车展出的e-Palette Concept概念车,是应用了电动化、互联化、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动汽车,适用于移动、物流、产品销售等各类服务场景,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全新移动解决方案。未来丰田将与中国的滴滴公司就这款车开展合作,目前正在设计e-Palette在自动驾驶开发套件以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应用。
e-Palette,准确地说,不是一款车,而是一个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纯电动底盘。它能与不同形式的车厢相结合,从而具备不同功能。在展台上的未来生活场景中,以e-Palette Concept衍生出来的移动咖啡店、移动小型医院、移动办公室等,为顾客提供Just In Time的各种移动服务,让出行更加智能便捷。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安全自动驾驶已经越来越近
通用汽车展示Cruise AV自动驾驶汽车的虚拟体验,这是全球首辆无需驾驶员、方向盘和踏板就能实现安全驾驶的可量产汽车,目前已在美国旧金山等地的公共道路环境进行测试,并计划于明年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此外,搭载通用汽车“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凯迪拉克CT6旗舰车型也亮相进口博览会。它是业内首项能够在高速公路上真正释放驾驶员双手的驾驶辅助技术,为驾驶者带来安全、轻松、智能的崭新驾乘体验。
(本报记者 张晓鸣)
“科幻展品”会飞的汽车来了
由东方国际集团引进参展、斯洛伐克科技公司AeroMobil研发而成的“会飞的汽车”,融合近40项专利技术,是本届进口博览会最科幻的展品之一,这是它首次来到亚洲。Aeromobi l的动力来自一个具有数控单元的内燃机,额外动力和飞行高度能力来自最新的涡轮增压技术和系统。引擎重量相比传统的航天引擎有了大幅度降低,同时达到了现代飞行员和驾驶员对于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据介绍,这辆“会飞的汽车”可在3分钟内“变身”,从汽车运营状态切换到飞行模式,有机翼伸出,汽车模式最高时速160公里,飞行模式最高时速则可达360公里。
(本报记者 张晓鸣)
这款机械臂刷新了世界纪录
它轻巧地将自己的“手臂”提升至25毫米的高度,再稳稳地平移30厘米,再降至原来的高度,这一过程仅花费0.31秒,刷新了这一操作的全球最快速度。这是一款来自日本那智不二越公司的小型超速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速度快、精度高,是该公司机器人事业中心工程师吴华桐对它的精炼评价。为了向人们更清晰地展示这款机器人的“高分表现”,那智不二越在此前的供需对接会上特意通过两只机械手臂对准笔芯的方式来展现其同步性和精准度。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用来搬运、组装,能够高速、精准地将目标搬运至指定地点。此外,设计团队还充分考虑了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为了减少对机床设备的干扰,将原先的电缆外露设计更改为手腕内收纳电缆的设计。这样在一些狭小的生产空间内,机械手臂也能进行操作。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工业智能穿戴设备国内首发
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这些智能穿戴设备未来不仅将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工业领域也将大有所为。霍尼韦尔将展示全新的免持可穿戴技术Sk i l l s&Sa f e t y智能穿戴设备,可帮助产业工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地完成工厂内或外勤现场的任务。
该设备配备头戴式显示屏,不仅能按照语音指令显示实时数据、文档、工作流程及健康和安全信息,还能让现场工人实时连线远程专家。新技术采用免持移动计算、增强现实、工业物联网和移动软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结合免持可穿戴计算机和霍尼韦尔的工作流解决方案,可为现场作业尤其是危险位置的现场作业提供支持。凭借该新技术解决方案,工人不仅能高效完成作业,还能学习到先进技能。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数字影像巨头绘制未来工厂
佳能在数字影像领域的技术早已家喻户晓,不少摄影“发烧友”都以拥有一台佳能影像设备为傲。在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佳能将向人们展示它的更多可能性,包括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智能医疗、智慧互联办公、特殊介质打印、环保数码印刷、智能民生救援、影像产品等七大领域的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当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从“制造”走向“智造”成为不少人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佳能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工厂。在未来的智能工厂时代,即使人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清晰“看见”工厂内部的实时运作。佳能将在现场展示一款全高清网络摄像机和他们自主研发的两款软件——制造现场异常监控录像软件、制造现场图像处理软件。 (本报记者 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