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
7
国际;广告

中欧需对全球治理达成新共识


    ■本报记者吴雨伦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奠定基础的《罗马条约》生效60周年,又恰好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在当前世界形势发生巨变的背景下,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欧学术界和战略研究界需要拿出新智慧,应对新问题。

    在近日召开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中国与欧洲:成就、挑战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过去中国和欧洲都是全球化时代的“赢家”,为国际社会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2016年以来,全球化积累的矛盾集中显露,政治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在崛起,世界经济和地区形势都出现了新一轮动荡,欧盟面临多重危机,美国正在深刻调整其经济增长方式,美欧跨大西洋关系也面临挑战与危机,因此中欧需要对全球治理达成新的共识。

    欧盟驻华使团公使衔参赞白尚德认为,未来中欧可以向着三个方向深入开展合作:首先是相互协作,共同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秩序,制约逆全球化的力量;其次是增进相互理解,以继续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再次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架构,在非洲和中亚等欠发达地区进行合作。

    投资与贸易是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比利时欧洲学院杜卡·弗瑞曼教授肯定了中国提出的“共赢”模式。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忻华教授认为,中欧经济关系的争执过去多集中于贸易领域,但从2010年以来,双方的摩擦更多地出现在投资、产业政策、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目前欧盟已针对中国制订了涵盖多个领域的系统的“防御性”经济政策体系。他认为,欧盟对华经济决策的负面态度受到美国的深刻影响,因此中欧需要更深层的相互理解。

    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和比利时欧洲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国与欧洲的80多位专家对中欧关系的历史进程、合作潜力与面临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