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3
综合

从“九○七三”到“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上海模式”


    ■本报记者  钱蓓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对养老服务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人们耳熟能详的 “9073”养老服务格局和 “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都是在国内领风气之先的养老服务经验。

    1979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10%,成为国内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到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483.6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80.5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5%。这些年间,上海不断认识老龄问题、创新应对举措,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2005年,上海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发展思路,要求实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个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对养老服务对象作格局划分的举措,精准扼要地抓住了相当长时期内上海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至今都是政府投放养老服务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这一做法此后被国内众多城市借鉴,成为养老服务 “上海模式”的重要代表。

    “9073”提出以前,上海在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探索,比如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办养老机构建设、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等,它们为上海城市筑起了机构、社区、居家几类服务类型的扎实地基。

    2014年,市政府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  “五位一体”养老服务发展目标。 “五位一体”是对全市养老工作更完整、全景式的设计和谋划,勾勒出上海养老服务的基本愿景,描绘出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 “四梁八柱”。这一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国家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此后,上海大力构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703家,长者照护之家127家,共有床位14.0万张;共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家;共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560家,月均为2.3万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707家,月均为8.1万名老年人提供助餐和送餐服务;共有33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12.02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

    此外,上海还深入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比如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举措,提升老年人养老照护支付能力;推动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体系。

    建构一套庞大体系的经验成效是丰富而多层的,最具上海特色的经验之一,便是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比如,2015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这是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与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公平有效对接的重大改革,虽然工程浩繁,但最终成为了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市民政局表示,从 “9073”到构建 “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是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