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
要闻

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举行革命历史主题专场,推动文学母本开发

助红色文化故事激发更多正能量


    本报讯 (记者 许旸)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红色之城”上海在革命斗争历史中留下遍布城市的红色印记,为红色文化书写输送了大量灵感和素材,也引发了影视戏剧改编界的广泛关注。昨天举行的2018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革命历史主题专场上,多名作家介绍了正在创作或刚刚完成的红色题材作品,获得在场多家影视制作公司代表的青睐。

    现场人手一册的《推荐作品集萃》,涵盖了此次峰会重点推荐的文学作品亮点,近百篇故事梗概为影视、戏剧制作的二次开发改编提供了素材蓝本。全部作品分为红色·足迹、红色·起点、红色·故事、红色·革命四个板块。其中,“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出发,重点围绕党的初创期和革命斗争历史,沿着红色基因的发展和承续,82位沪上作家参与创作,计划四年间累计出版400篇革命故事,以此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凸显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特质。该项目由叶辛、叶永烈、孙颙、赵丽宏等知名作家领衔,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签约作家加盟,刘炜、王小磊、府天等青年网络作家一同加入,目前第一批80余篇故事初稿提交,聚焦了沪上多个“红色地标”,包括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龙华烈士陵园、张闻天故居、霞飞路捕房旧址、瞿秋白寓所旧址等。

    “红色起点”项目则以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正在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起点》为契机,组织了程小莹、陈晨、王萌萌、吴海勇、杨绣丽等一批中青年作家,创作一系列反映上海“红色起点”主题、体现党的诞生地意义的系列纪实文学。活动现场,作家程小莹介绍,他的2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白纸红字》前不久发表在《收获》杂志2018长篇专号秋季卷,作品以党的第一个文学组织“左联”为主题,围绕左联成立的情节主线循序渐进,多条情节支线自然分叉延伸;故事人物众多,以文学笔法再现了鲁迅、瞿秋白、茅盾、夏衍、萧红、“左联”五烈士等,革命时期文学青年的青春气息、艺术气质、热血精神跃然纸上,构成作品的厚重底色和鲜明的上海地域特色。在业内看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程,为革命历史主题的戏剧、影视剧作品提供了厚重且详尽的历史资料,能从中挖掘出大量可开发改编的历史原型,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感和深刻内涵。

    此外,宗璞《西征记》、叶永烈《邂逅美丽》、房伟《猎舌师》、刘庆《唇典》、朱思奇《后手》等多部作品也进入创投视野。比如《西征记》描述了抗战期间一群青年学子投笔从戎的爱国故事,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在硝烟战火中激荡,让人备受感染。不少影视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对这部充满了家国情怀、激发正能量的作品很有兴趣,他们渴盼优秀母本为影视业输送养料。

    本次峰会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作协主办,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承办,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协办。此前,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已开展了春季场活动,作家滕肖澜《城中之城》、葛圣洁《犯罪画师》、杨艳《明月度关山》等三部作品进行了文学版权转让。多部文学作品通过创投峰会平台顺利获得影视、话剧等多种艺术样式青睐改编,创投峰会屡创佳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