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6
教科卫;专题

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复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上图为上海电机学院科研人员与现场技术员一起探查设备故障,右图为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的竞赛现场

    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增强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各种大赛中屡获佳绩。“百万千瓦级汽轮机预扭动叶片装配工具开发与应用”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特等奖;先后2位同学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机械学院创新团队获 “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孔元元同学代表中国出征并获优胜奖。

    就业品质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良好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2018年全国毕业生质量位列242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场工程师”的摇篮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例如,毕业生进入中国商飞、振华重工、上海电气等制造业龙头企业人数逐年上升。一批优秀校友,因为品德好、业务精、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他们在洋山自动化码头、C919国产大飞机制造等重要岗位做出突出贡献。

    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逐步优化

    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组建教学团队等方式,学校打造了一支了解行业技术走向、具备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2008年以来,教师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76项。这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社会声誉提升,学校影响显著扩大

    校企共建合作战略联盟,在研判企业需求和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构建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对协同育人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覆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上海和全国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受到国内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模式已在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全国CDIO教育联盟等学术组织进行成果发布和经验交流,产生良好反响,并为上海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