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7
专题

立德树人架构学校体育大局 创新探索铸就体育特色格局

让体育赋予教育涵义、人生意义、成长定义

——上海市亭林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满盘皆活”


    把体育从一门学科变成一种办学特色;从做靓体育课程到做强学校课程;从体育健身变成整体育人;从“一招妙棋”到“全盘皆活”,取之于体育,又高于体育,这就是上海市亭林中学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中的“全运会”。

    体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生活和幸福的“驱动支撑”,更是人创造和价值的“基本依托”。人的健康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分量。

    体育,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学校鲜明特色的重要载体。

    正基于此,亭中将体育置于特殊的地位,从育人的高度、办学的深度、课程的效度、特色的厚度,予以精准的落实,郑重提出了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方略,并作为投身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第二轮)行动研究项目的“自选项目”,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与立德树人、特色办学、课程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生发开来,培育出来,深化体育特色的内涵,挖掘体育特色的功能,拓展体育特色的外延,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亭中方案”,为体育特色的凝炼提供了“亭中范式”,为体育强校的优质提供了“亭中建树”,新思想、新思维、新思路、新方略、新举措、新作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开拓了学校体育的视野,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境界,为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给普通高中特色的创建新辟了宽宽广广的路径。

    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水涨”,使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船高”。金山区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亭中在没有体育特长生参与、且进校时学生体育基础一般的情形下,2016年排列全区第一,2017年排列全区第二,基本达成了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目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走进边防线青少年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安全平安校园等。

    精彩画面

    亭中女足,铿锵玫瑰在绽放

    亭林中学校园不大,但有一支女子足球队却闻名遐迩。

    三年多前,她们是刚刚踏进亭林校园的高一新生,面对足球可谓是地地道道的 “门外汉”,可是后来获得的佳绩,则让人刮目相看。这群女生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走向操场绿茵场地练“脚头功夫”成为她们最投入的“作业”,汗水在这里流淌,心血在这里倾注,年华在这里绽放。正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沐浴学校体育特色的阳光雨露,她们成长得如破球门般“惊喜”。

    这是一张“成绩单”:

    2016年:“卓尔杯”全国中学生足球挑战赛 “最佳风采奖”;上海校园足球联盟联赛冠军;上海市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亚军;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冠军。

    2017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中小学组)女子高中组冠军。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暨校园足球联盟杯赛冠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南区)体育道德风尚奖。

    在保持田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亭中女足近几年获得了较快发展,之所以取得佳绩甚至可以说是奇迹,是因为:“扎根于”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学校的“土壤”里,“起势于”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第二轮)行动研究项目学校的“优势”上,“成长于”学校正在创建特色高中的“环境”中。对此,阮旖校长说:“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而更了不起的是折射出来的学校体育特色倡导的拼搏精神和坚毅品质。”

    亭中女足的成长史,也从一个侧面勾勒了学校参与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赢得的“场上效应”。

    传承发展 体育特色有“根”的传统

    水有源,树有根。亭中的体育特色天时地利人和,有着时间历久、基础雄厚的传统和底气。这种扎根于肥沃土壤的体育特色“水土相融”。

    体育见长的不凡高中

    创办于1940年的亭林中学,虽是一所上海远郊农村普通高中,但逐渐发展为一所以体育见长的高中。在1980年代和90年代,学校两度被确定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培养出了以全运会冠军陆莲花为代表的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学校体育得到了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纵观学校历史,亭中呈现出一条“学校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特色→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发展之路。

    数任校长的体育情结

    2006年,学校创建金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吴金瑜提出了 “理解生命,让世界更精彩;享受体育,让人生更美丽”的办学思想,将体育作为学校重点发展项目。2009年,校长樊汉彬提出了“理解生命,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将提升体育发展的内涵与质量作为重点,凸显体育特色,2012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上海市首批校园足球联盟学校。2013年,校长唐林弟提出了“理解生命,享受体育,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描绘了建设上海市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愿景,并于2014年制订了创建方案。2015年,学校根据《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重新制订了创建方案,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特色学校发展规划。2017年起,阮旖校长接棒前行,学校构建起了“享受体育”特色课程群,并围绕特色建设,对学校管理制度、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环境建设等进行了全面改革,以特色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办学水平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此期间,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首批校园排球联盟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女足)学校和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在投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第二轮)行动研究项目、创建特色 (体育)普通高中的近三年时间里,亭中采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抓住主线、重点突破的创建策略,使特色建设的稳步推进持续有序显效。

    课程主体 体育特色有“谱”的教育

    图之绘,谱为道。亭中的体育特色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强化课程对体育特色的突出作用。这种渗透于课程的体育特色“血脉通畅”。

    三个维度八大素养

    学校将“享受体育”作为特色课程的核心理念,享受体育即通过体育愉悦人、发展人。

    学校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基于课程体系总目标“强体、立德、增智、赏美”,从“健身”发展(对应强体)、“修身”发展(对应增智、赏美)、“砺身”发展(对应立德)三个维度,确定重点培育八大素养,即:运动技能、运动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欣赏、拼搏精神、规范意识、坚毅品质。

    “健身”发展——学生熟练掌握两门以上体育运动项目,养成强身健体的运动习惯与运动爱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修身”发展——了解并能欣赏重大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知道主要运动项目规则,掌握运动健康知识、尝试体育艺术实践,从而感受体育的魅力,感悟体育的精神。

    “砺身”发展——锻炼磨砺,即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践行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弘扬规范有序的体育道德,磨砺坚韧不拔、耐压抗挫的意志,培育坚毅果敢的品质。

    特色课程框架

    根据学生“三身”发展目标,以“享受体育”为核心,学校进行设计架构,从纵向的角度设计了包括体育教学课程、体育活动课程、体育文化课程三大类课程,初步形成了亭中体育特色课程群。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程 (体育为其中的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三大类型。特色课程形成“能进能出,能分能合”的课程模块,惠及全体学生又重视体育特长生,力图以体育带动德智美体劳的和谐发展。

    亭中是上海市首批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通过体育专项化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项目供学生选择。学校倡导发展三大球项目,专项选择突出了三大球项目,编写了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校本教材。

    体育与其他基础课程融合,是特色课程凸显面向普通学生,惠及全体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亭中挖掘基础课程的体育元素,引导教师依托体育文化课程校本教材,通过梳理建立关联,重点将体育修身的目标、内容融入到三类课型的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特长,学校培育和支持体育类学生社团的发展,从课时、经费、设施、指导教师等方面予以保障,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品质寻味 体育特色有“韵”的文化

    味之甘,在于韵。亭中的体育特色以浓郁的文化为乳汁,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播,滋生独特的韵味。这种弥漫于校园的体育特色 “健美有范”。

    体育文化课程

    学校积极探索体育与文化学科的融合,从体育与科学、体育与人文两个维度,努力挖掘文化学科的体育元素。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体育与文化学科融合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完成五本:《光环背后——体育文学作品选读》《国际体育赛事——英语阅读》《地理环境与体育运动》《奥运史》《体育与科学》。这些教材在2016学年已进入课堂,《地理环境与体育运动》《奥运史》《体育与科学》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微型课程中开设相关科目,覆盖文化类班级学生;《光环背后——体育文学作品选读》《国际体育赛事——英语阅读》则是通过语文、英语的学科拓展课覆盖全年级学生。

    体育文化活动

    亭中长期开展体育艺术活动,推动学生通过绘画、舞蹈、新闻、摄影、征文、演讲、黑板报、手抄报、微电影等方式展现运动美,满足不同特长学生参与体育的需求。学校法治创新实验室开发金山e法软件,师生合作编写了《荣耀选择》手游,故事脚本以足球比赛为背景,学生还为游戏配音。此外,学校组织、鼓励学生近距离观赏体育比赛,并与金山体育中心合作,通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的方式,长期参与体育中心的赛事服务。学校鼓励艺术体育项目发展,努力将健身与审美相结合,除建立健美操队、拉拉操队、腰鼓队外,还引导班级发展搏击操、球操、圈操、绳操等项目,促进学生多元有个性的发展。

    体育文化建设

    在总结三年 “一班一品”特色发展的基础上,亭中启动了 “一特多品”特色体育文化建设项目,引导班级将体育与科技、艺术和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目前以体育艺术为主要形式的高一年级“一班一品”建设,设计的项目有腰鼓、旗鼓舞、花样跳绳、呼啦圈操、陈式太极拳和拉拉操等,致力于把体育、艺术融合和班级建设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班级归属感、荣誉感。

    学生的精气神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亭中在每个年级设一个 “体育班”,班主任由体育教师担任。这些“优育班”,体现办学理念,发扬体育精神,率先垂范,以“体育运动的示范、行为规范的示范和文化学习的示范”为导向,带动其他班级的整体提升。今年高二(3)“体育班”被评为“上海市中等学校先进班级”;“体育班”班主任冯健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

    龙舟文化丰富

    学校连续三年参加 “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并取得佳绩,在2018年第五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龙舟比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 “搏击龙舟”活动课程,不仅让竞技高手获奖,更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感受了龙文化、龙舟文化的熏陶。如今 “修龙身,修我一身正气;养龙性,养我文明礼仪;蓄龙志,蓄我昂扬斗志;扬龙灵,扬我蓬勃朝气。”的龙舟精神正在得到发扬光大。而 “搏击龙舟”正成为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成为吹响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号角,成为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强烈进取心和强壮健身体魄的鼓点。

    深化内涵 体育特色有“魂”的精粹

    纲举目张,魂牵万里。亭中的体育特色顶层设计,立意高远,具有内涵引路、育人为本的 “灵魂”。这种浸润于思想的体育特色 “血气方刚”。

    始于身 达于心 成于志

    在亭中,以体育育人,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责任。

    体育育人,说到底,是体育精神育人、强人。学校积十余年之功认定:“拼搏、规范、坚毅”是亭中体育精神的要义,应该成为亭中的校训。

    而 “始于身,达于心,成于志”是亭中对体育及其体育特色的经典诠释,也是体育特色的灵魂概括。

    “始于身”——指体育运动,从身体运动出发,这是基本,也是起点,引导学生对体育有正确性的认知和体验性的感知,增强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达于心”——指由身体锻炼牵发,迁移到心理层面、精神领域,磨砺精神成长,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形成“拼搏、规范、坚毅”的个性品质。

    “成于志”——指通过身心磨炼,铸就志气和远大志向,将良好的个性品质迁移、融化于学习与生活。

    理解生命 享受体育 追求卓越

    将体育特色融入学校整体规划和办学思路。作为上海市“立德树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015年亭中根据国家、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  《上海市亭林中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上海市亭林中学“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对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

    学校办学理念“理解生命,享受体育,追求卓越”,突出了生命的价值,提升了体育的地位,体现了卓越的追求。而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为 “把学校办成一所上海市特色 (体育)普通高中”,则更加明确了体育特色对办学品质的贡献度和显性化。学生培养目标为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崇文通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以健康体魄为基础,以人格完善为要义,以崇文能理为指向,指明了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征。教师发展目标为 “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理解教育理念与能力的、有良好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的创新型的新时代教师”,在专业素养中就包含体育教育的素养。

    强基固本 体育特色有“术”的运作

    横成岭,侧成峰。亭中的体育特色坚持优化机制,多方协力,促进办学特色形成。这种作用于大局的体育特色“架构丰满”。

    制度硬件保障

    亭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协调参加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小组,在机制上保障了课程建设的有序高效开展。

    近三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扩建和完善各类体育设施,添置了必要的器材,为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创办上海市体育特色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截至目前,学校运动场所拥有400米跑道运动场、篮球场、乒乓场、体质体能测试室、形体房以及健身房,体育设备设施日益完善。近期,学校体育馆在区政府支持下已经立项筹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巧用自然环境,在校园内开辟了独具特点和独有魅力的 “体育休闲广场”“体育休闲公园”,既成为学生“享受体育”的好去处,也成为校园的靓丽景色。

    强师指导有力

    体育教师团队强壮。学校目前拥有体育教师8名,其中区导师1名、区骨干教师 1名,有的荣获 “上海市十佳青年体育教师”“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高级教师 1名,中级教师4名,二级教师 3名,全课时训练外聘教练2名,短期集训外聘教练长期保持4名以上。学校成立高级教师工作坊、骨干教师研修班、青年教师读书会和班主任成长坊4个教师培育团队,聘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提升教师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水平。

    亭中邀请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徐燕平,华师大教授徐弘建立了特色创建专家团队,指导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学校与上海体院、华师大体育学院、上师大体育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上海申鑫足球俱乐部入驻金山后,申鑫队派出专业教练全程指导学校足球训练,同时,亭中还和其他足球俱乐部合作,引入专业教练进校指导。

    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开发测评体系

    2017年,亭中与加拿大皇家大学(Royal Roads University)、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三方合作,开展了《体育教育与智育全人教育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上海市亭林中学特色课程与评估》课题研究,共同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学习目标和评估体系研究的平台,以调研带动课程建设,尤其对体育学习的量化提供了测评工具。亭中还与远播教育研究院合作,将体育精神注入学生的“生涯教育”,丰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撰稿  苏军)

    感言

    赋予体育神圣的使命

    ■阮旖

    体育,在亭林中学,不仅是一枚对体育特色创建起着 “将士”冲锋陷阵作用的特殊之 “棋”,而且是一个对立德树人、健身强人起着 “统帅”作用的有为之 “盘”。

    体育的特殊魅力,让我们亲近体育与教育的联姻;体育的特殊功能,让我们走近体育与教育的携手;体育的特殊意义,让我们接近体育与教育的目的。

    体育特色在亭中,是立德树人、强健身心、德智融合、培育人格的育人 “大棋”,也是创建特色高中的 “棋谱”,更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 “妙招”。

    立足体育,融入文化,课程实施,项目载体,活动增能,环境营造,这是亭中体育特色培育的 “路线图”。事实证明,从体育学科上升为办学特色,有着客观的可能。事在人为,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哲学引领,体育特色的想象空间极大。

    亭中将体育课程作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是建立在深刻领悟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之道基础上的,是对育人规律的一种认知和实践。体育特色的培育,让学校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影响力等得到完美落地,在课程建设上有所建树。

    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体育特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质教育;让体育赋予教育涵义、人生意义、成长定义,这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远征。我们任重道远,永在路上,接棒前行,奋勇飞奔,一路风景。

    (作者为上海市亭林中学校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