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1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空间、关系等日常生活中的元素,成为艺术表达的入口和载体


    张麟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扶持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能够代表上海鼓励艺术创新的胸怀和视野,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以我最熟悉的舞蹈板块为例,今年舞蹈板块的众多申请作品大都具备了较强的艺术探索精神,青年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舞动的身体来探究自我,来与世界对话,体现出较强的现代意识。他们的背景不同,生长文化环境不同,生活环境同样不同,这也就造就了他们舞蹈艺术作品的多元性和个性色彩。

    空间、关系这些散落或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元素,成为舞蹈家们进行艺术表达的入口和载体,在此次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中成为一个共同性的思考话题。在这其中,人与人的空间和关系、人与建筑以及这座城市空间的关系、传统艺术和当代人的关系,都一一化为不同的舞蹈形式和呈现手段,跃然于舞台。于是乎“榫卯”与“结构主义”开始了肢体对话,身体和建筑空间开始了亲密接触,“霸王鞭”也化作一种媒介,让舞者与时代对话。在这众多作品中,《微缩空间》和《霸王鞭》脱颖而出,将在艺术节期间亮相。

    《微缩空间》由青年舞蹈家杜彦昊创作,该舞者多元丰富的艺术阅历造就了他不拘一格的身体语言,也让他用这种不拘一格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在他的作品中,不同特点的身体之间发生着微致的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空间意象。和谐的、矛盾的、融合的、冲突的,但最终一切都又归于平稳之中,各自向既定的方向走下去……在这个作品中或许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某一个瞬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国际大都市中拼命地行走着……

    《霸王鞭》由舞者董继兰创作。这位从杨丽萍老师的作品中成长起来的舞者,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她具备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滋养和传统艺术表演熏陶下,对传统进行不断追问和思索的气质。这种气质也造就了 《霸王鞭》的产生。这一传统的舞蹈道具和器物在董继兰的眼中已经幻化为一种符号,一种充满象征寓意的符号,那就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南高原之地的女性。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女性的身份地位也在改变,而不变的是那种流淌在骨子里掷地有声的生命之力和之韧。董继兰用传统的舞蹈道具与身体相结合,来阐释作为那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时代女性对于传统、对于女性生命之力和之韧的感悟与理解。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