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6
要闻;广告

上海探索构建消费扶贫新模式

人人皆可为 人人皆愿为


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现场。 (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供图)

    ■本报记者赵征南

    在昨天的2018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现场,记者又见到了遵义市道真县委副书记、上海第二批援黔干部周灵。整个上午,他始终闲不下来,一直为道真果蔬“站台吆喝”。

    看着贵州遵义展台前的热闹场景,这位道真县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卖菜书记”内心无比欢喜。从五谷不分到蔬菜行家,两年援黔生涯积攒的“卖菜经验”让他对道真果蔬的市场前景信心满满,他早就在期待这场展销会的到来。“通过展销会这个平台,我们能全面接受上海这个成熟市场各个环节的检验,不断优化和提升道真果蔬的商品属性。”周灵说。

    喜笑颜开的不止对口帮扶地区的商家,上海市民也同样兴奋。在展销会现场,云南迪庆的尼西土鸡、新疆喀什的泽普骏枣、西藏日喀则的青稞产品、青海果洛的牦牛肉、贵州遵义的黔北麻羊、重庆万州的柠檬、湖北夷陵的蜜橘……这些特色产品都获得了上海市民的青睐。市民张阿姨在新疆喀什展台前驻足许久,对当地的特色蔬果赞不绝口。在她看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这是网购不可能有的体验,展销会真的让市民大饱眼福。

    这样一来,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便帮着帮扶地区的贫困户鼓起了“钱袋子”。

    据了解,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上海举办2018年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集中展示来自本市对口帮扶的云南、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贵州遵义、重庆万州、湖北夷陵等 7省(区、市)的 20个市(地、州)的数千种工艺品和美食,为对口帮扶地区优质特色商品走出大山、走进上海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当天,现场还发布了2018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上海采取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在本市开设标准化菜场“精准扶贫平价菜专柜”、批发市场扶贫产品专销渠道、组织开展“万家帮万户”社区精准扶贫行动等举措,在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促进本市与对口帮扶地区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拓展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销会突出倡导消费扶贫的新消费观念,充分利用上海大市场、大流通的优势,探索构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消费扶贫模式,让对口帮扶地区贫困群众鼓起“钱袋子”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扩大“上海购物”品牌影响力,做实上海服务全国工作。

    展销会上,上海多个企业和平台型机构,与对口帮扶地区相关部门和企业签订商品采购、产业扶持、平台支援等类型合作协议。展销会进行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企业洽谈、文化推广、主题推介、成果展示、签约仪式等,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市场,形成产销对接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工作体系和服务平台。下一步,上海还将通过推进实施“两个一百”结对行动、打造 “三个一百”销售平台、“四个一百”扶贫项目等措施,引领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攻坚中来。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