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国外企业和投促机构高涨的参会热情,给出了真实的回应:一大批拿到展位的国外参展商已经提前预热,卖力吆喝;一些没有展位的企业主动“组团”前来,希望借助博览会平台分享“溢出效应”;一些国外驻沪机构更是早早安排好行程,为本国企业对接资源……
“不一般”的进口博览会,正奏响“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美妙乐章。
大批中小企业首次走进中国
西班牙经济商务处(ICEX)是隶属于西班牙商务部的国家级机构,主要负责西班牙产品的对外推广。此次,ICEX一口气组织了27家重点推介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这27家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与农产品、消费电子及家电这两个展馆。”该机构上海负责人兰仕透露,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中超过65%的企业是首次来到中国,它们带来的产品包括猪肉、巧克力、橄榄油、酒、火腿等,“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在中国多多地拿到订单。”
吉隆坡当地时间9月30日,马来西亚首批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品在巴生港装船起运。中远海运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批展品来自九家客户,其中六家企业以前未曾进入中国市场。
如何在进口博览会众多参展商品中脱颖而出?国外参展商动足了脑筋。比如,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樱桃,此前只限定在塔斯马尼亚地区,而今年新南威尔士州的樱桃也获得了相关资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上海代表处主任张涛坦言,为了让这些樱桃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这些樱桃一方面通过澳大利亚超市供应商Metcash进入进口博览会现场,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高官也将在11月6日亲自到上海召开推介发布会,促进交易。
一些有实力的参展商甚至早早预热。澳佳集团(Vastrade)联合卡氏家族 9月在上海提前发布了一种高端红酒,它的原材料来自一株1914年种下的葡萄藤,十分珍贵。这款红酒也将亮相进口博览会。
不参展也要组团来感受“溢出效应”
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此次只有一家企业拿到了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的一个展位,但这并不影响哥伦比亚其他企业参与进口博览会的热情。
“除了参展的物流蓝公司,哥伦比亚此次还有三家企业及六个机构集体来沪。”哥伦比亚驻上海总领事露丝·海伦娜·艾彻维丽透露,这些企业和机构将参加11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更加密切地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他们把进口博览会当成了一个绝佳机遇,都有强烈的诉求来推介本国产品。”
进口博览会一席难求,竞争激烈,加拿大艾伯塔省只有三家企业“抢”到了展位。未能取得参展资格的企业,对于进口博览会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将有26家企业自行组团前来蹭热点、觅商机。艾伯塔省政府上海办事处高级商务官员邹庄严告诉记者,这些企业集中在清洁能源和环保科技行业,目前已经申请了“专业观众证”,将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前来沪学习考察,直到进口博览会闭幕后才会回国。
邹庄严表示,艾伯塔省政府相当重视这次宝贵的机会,企业来沪参展、考察,组织对接会,都由艾伯塔省政府主导;所需经费花销以及相关支持,也得到了艾伯塔省政府的资助。此外,他们正在组织展区外的专业对接会,帮助加拿大企业借力进口博览会的难得机遇,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广泛结交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