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1
要闻

旧史书体裁的“绝响”之作,由多位专家合力、历时五年完成整理

《新元史》首个点校本在沪出版


整理本《新元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开明书店版《新元史》。

    ■此次出版的整理本《新元史》以庚午重订本为底本,“退耕堂开雕”初刻本为校本,参校以《元史》、《续文献通考》、元人碑传、文集等,遇有异同之处,凡可判定为《新元史》明显讹误者,适当改字出校,否则以异同校列之,或不出校勘记,以尽量保持 《新元史》原著面貌

    本报讯 (记者李婷)中国史学发达,向来以史籍完备著称。在正史中有一部堪称鲜有,它便是柯劭忞以一己之力完成的《新元史》。由多位专家合力、历时五年点校完成的整理本《新元史》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让人们将目光重新投向这部旧史书体裁的“绝响”之作。

    《新元史》是基于《元史》产生的。据记载,明代编修《元史》时,参与其事的人有些不通晓蒙古文,对于元代的典章文物也不甚了解,工作潦草,以致讹误百出。《元史》刊行不久即遭物议,入清后,不断有学者补订、考证元史。柯劭忞的《新元史》可谓总其大成。柯劭忞,清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清史馆总纂,一生治学,兼通小学、经学、史学、词章。历史学家张尔田称他于“天文、历算、舆地、声韵、训诂,靡不综贯”。王国维曾赞许:“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

    据考证,柯氏为撰写此书,曾翻检过多达八千卷的《永乐大典》,并广泛参考西方史料和清代钱大昕以来各家研究 《元史》的成果。《新元史》共257卷,20世纪初已初步撰成。《新元史》最早的版本——铅印本,应完成于1917年。铅印本之后,又有印行于1920年的退耕堂开雕初刻本,以及庚午重订本。庚午重订本对退耕堂开雕初刻本作了许多增补、修订,总体上优于前者。此后,开明书店出版《二十五史》,亦将《新元史》收录其中。国学大师章太炎评价该书说:“柯书繁富,视旧史为优,列入正史可无愧色。”

    此次出版的整理本《新元史》,是该书的首个点校本。它以庚午重订本为底本,“退耕堂开雕”初刻本为校本,参校以《元史》、《续文献通考》、元人碑传、文集等,遇有异同之处,凡可判定为《新元史》明显讹误者,适当改字出校,否则以异同校列之,或不出校勘记,以尽量保持《新元史》原著面貌。

    昨天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姚大力指出,《新元史》出于一人之手,卷帙浩繁,至为不易,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然而,总体而言,《新元史》体例较为严谨,采择文献丰富。针对《新元史》未说明撰述体例与取材是一大缺陷的看法,学者李伟国认为,柯劭忞虽未明确概括体例,但全书结构一遵正史,还是清晰而严谨的。且柯劭忞于宣统初年所作对魏源《元史新编》的评述,也可看作对《新元史》编例的表达。至于取材的问题,柯氏已在《新元史考证》中作了补救。“《新元史》这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对于此书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推动元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李伟国说。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